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所谓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农药的主要成分有机磷对乙酰胆碱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抑制的一系列毒蕈碱样。
主诉:接触敌敌畏、呋喃丹后昏迷半小时
现病史:患儿,女,4岁,于昨日下午进入父亲刚刚喷洒过敌敌畏、呋喃丹的蔬菜大棚里玩耍10分钟左右(可以确定棚内没有可以进食的残留农药),出现头晕、嗜睡、流涎,家人未作特殊处理,及来我院,途中出现精神状态极差。
门诊拟「有机磷中毒」收入院,病程中无外伤及异物吸入史,呛咳史,无肢体冷、抽出情况。无尿便失禁。
查体:T:36℃,昏迷状,呼吸稍快,口周轻度紫绀,口吐白沫,四肢无力,无痉挛,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略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顿,律齐,未及明显杂音,腹软,余查体不能完成配合。
辅助检查如图
有机磷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有机磷中毒发病时间与毒物种类、剂量、侵入途径以及机体状态(如空腹或进餐)等密切相关。
口服中毒者在10分钟~2h发病,吸入者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病,皮肤吸收者2~6小时发病。典型的中毒症状包括:呼出气大蒜味、瞳孔缩小(针尖样瞳孔)、大汗、流涎、气道分泌物增多、肌纤维颤动及意识障碍等。
有机磷中毒损害多脏器的表现有哪些?
什么是阿托品化?为什么要阿托品化?
阿托品是治疗急性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的特异性、高效解毒药。临床用药一般采用短期内反复使用较大剂量,以尽快达到「阿托品化」。
因为有机磷中毒时,体内乙酰胆碱大量蓄积,机体对阿托品的耐受量增大,只有阿托品竞争受体的能力大于乙酰胆碱时,才能消除乙酰胆碱的致病作用。
如何急救处理有机磷中毒?
1.急救处理
(1)接触及吸入中毒者,应立即使患儿脱离中毒现场,迅速去除被污染的衣物、鞋袜等,用肥皂水、碱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中毒则用清水或0.9%生理盐水)彻底洗清皮肤等污染部位,特别注意头发、指甲等处潜藏的毒物,如眼睛被污染,用1%碳酸氢钠或0.9%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0min,然后滴入1%阿托品溶液1滴。
(2)口服中毒者,不论神志是否清楚均应今早洗胃,即使中毒已8~12h,仍应洗胃,以清除胃内残留毒物。
洗胃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为争取时间,宜采用插管洗胃,且与药物同时进行;
(2)洗胃溶液的选择,多数有机磷酸酯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失效,一般可用1%碳酸氢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3)插入胃管后,先抽出胃内容物,再注入洗胃液,反复冲洗,直至抽出的胃液颜色与注入液一致,且无有机磷蒜臭味为止,每次注入洗胃液不可过多,不应超过同年龄胃容量的1/2,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或使胃内容物大量进入胃肠道。
(4)洗胃完毕后,用硫酸钠导泻,忌用油性泻剂,可给予活性炭,以起到吸附作用。
(5)如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可考虑再次洗胃,因毒物吸收后可自胃黏膜分泌,对个别严重患儿可保留胃管,间断洗胃(酌情)。
注:凡农药中毒种类不明者,最好用0.9%生理盐水或清水洗胃,洗胃溶液不宜过冷或过热,温度在32~38℃为宜。
常用解毒药物的剂量应用有哪些?
注:阿托品与复能剂合用时,第二次注射量应减半
使用阿托品时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须早期、足量和反复用药,直至“阿托品化”为止;
(2)判断阿托品化必须全面分析,不可只根据一、两个指标进行判断,例如偶见有机磷中毒者瞳孔不缩小,呼吸循环衰竭导致的心率增快,再例如,眼部污染者,用阿托品后瞳孔可不散大,颜面可不潮红;
(3)阿托品不能复活胆碱酯酶,对烟碱样症状无效,故中到重度中毒时,应与复能剂联用
(4)阿托品减量或停药不能过快,口服中毒者,胃肠道会有残留毒物继续不断吸收,一般达到阿托品化,仍需要维持用药1~3d,以后逐渐减少剂量及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待中毒症状消失,瞳孔大小正常,不再缩小,可观察停药,观察12h病情无反复时,方可完全停药,停药后仍需继续观察,若有复发征象,立即恢复用药。
阿托品中毒与有机磷中毒的鉴别有哪些?
j有机磷中毒有哪些并发症?
(1)IMS(中间肌无力综合征):在有机磷中毒后1~4d,个别7d后出现的以曲颈肌、四肢近端肌肉、第3~7和第9~12对脑神经所支配的部分肌肉以及呼吸机麻痹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转颈、耸肩、抬头、咀嚼无力,睁眼、张口、四肢抬举困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不伴感觉障碍。
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如无呼吸支持很快死亡。
(2)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少数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1个月左右出现感觉及运动型多发神经病,主要累及肢体末端,出现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呈迟缓性麻痹,表现为肢体末端烧灼、疼痛、麻木及下肢无力,严重者呈足下垂及腕下垂,四肢肌肉萎缩。
(3)反跳:反跳是指AOPP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后数天至一周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再次出现AOPP症状。其原因可能与皮肤、毛发、胃肠道或误吸入气道内残留的有机磷毒物继续被吸收或解毒剂减量、停用过早有关。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Shutterstock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