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花爷
出品
子弹财观
4月29日晚间,香飘飘(.SH)发布年年度报告及年一季报。
囿于国内疫情阶段性反复、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等多重压力的叠加,香飘飘在经营恢复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使得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公司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尽管年及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算不上亮眼,但必须要看到的是,后疫情时代,香飘飘正不断通过“重研发、优渠道、次营销”的商业布局,努力抓住营养、健康的“新风口”,以期赢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在面对由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新红利期时,想要满足日益健康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创新成为唯一的应对之道。这不仅是“双轮战略”的香飘飘愈久弥新的秘籍,更是食品饮料行业市场格局被重塑的前提。
1、看盈利,更要看成长梳理香飘飘最近几年的财报,年至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录得32.51亿元、39.78亿元、37.61亿元和34.66亿元。在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激增的外部环境中,香飘飘的经营情况整体来看称得上“稳健”。
这不乏与香飘飘基于自身优势所制定的创新节奏有关——
首先是产品品类的扩充。
以冲泡奶茶起家的香飘飘,过去十数年来受到了众多国人的喜爱。在健康消费趋势下,人们对于茶饮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香飘飘的产品也应新的市场需求有所进化,冲泡产品、即饮产品的扩充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冲泡业务创新方面,作为年至年连续十年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第一的保持者,香飘飘顺应了饮料行业年轻化、高端化的趋势,于年第四季度推出了啵啵牛乳茶、臻乳茶2个新系列,上市首季仅线上就实现了近万元的销售收入。
与此同时,香飘飘还在已有代餐奶昔、奶茶自热锅的泛冲泡领域做出了进一步尝试,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进行优化,挖掘泛冲泡领域中长期的市场机会。
作为香飘飘的营收“基本盘”,冲泡业务板块在年实现了27.76亿元的业务收入,占比当期总营收的80.09%。在疫情影响、新茶饮冲击等多方挑战下,该板块仍表现出较强的经营韧度。
即饮业务创新方面,自年明确“冲泡+即饮”双轮驱动战略以后,香飘飘便致力于将即饮业务板块打造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年,香飘飘即饮业务板块收入达到了6.43亿元,其中,果汁茶表现十分亮眼实现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6.43%。年第一季度,果汁茶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8.37%。特别是香飘飘重力打造的果汁茶销售样板城市——武汉市,期内销售收入更是同比大增61.5%,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凭借蔗糖0添加、果汁含量提升至25%以上等产品配方的升级,香飘飘MECO杯装果汁茶进一步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群体对口味、健康的要求,这使得香飘飘在即饮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报告期内推出的“红石榴白葡萄”、“荔枝百香”等新口味,销售反响良好。
即饮类产品的崛起,不仅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该业务板块已正式扛起了营收大旗,同时也意味着香飘飘的收入结构日趋变得平衡合理。
其次是经营渠道的分层管理。
对于快消行业来说,渠道能力同样是企业成长发育的另一个“生命线”。在多年力推的“经销商一体化”模式下,香飘飘又进一步展开了渠道的精细化运作和下沉渗透。截至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基本覆盖国内大中型城市及县区的全国性销售网络。
冲泡业务根据“二八原则”对经销商体系做结构优化,针对全国个重点区县,对20%头部主流渠道门店进行重点打造,对其他中、尾部门店做好基础势能的维护,主张“保存量、挖增量”并行。
即饮业务坚持“原点渠道深挖、势能渠道造势、收割渠道获销量”策略,聚焦核心消费群体,积极推进渠道精细化管理。比如尚处于培育导入期的MECO品牌,便是以学生为主要消费客群,香飘飘选择聚焦国内核心95个城市,重点深耕学校、CV5等需求旺盛的的原点渠道,通过努力打造高势能门店,推动更强烈的消费意愿。
财报显示,MECO产品在一线城市实现分销增长29.7%,二、三线城市实现分销增长25.8%,在原点渠道实现动销增长80%。
最后是品牌创新和营销“出圈”。
尽管近年来香飘飘将更多精力放置于产品研发、渠道优化等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对于营销的忽视,相反地,品牌和营销玩法的创新同样会让香飘飘的品牌价值愈发稳固。
为了打破消费市场的固有认知,香飘飘在年开始重新设定自身的品牌定位,并打出“家里备点香飘飘,随时解馋心情好”的消费主张,强调产品休闲、解馋的价值属性,强化“居家消费”的场景嵌入。
在邀请顶流明星王一博、朱正延、王霏霏作为旗下品牌代言人的同时,香飘飘还加大了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
一方面,通过产品与剧目合作、抖音挑战、跨年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