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酒伤身”
但饭桌上为了尽兴
就不管不顾
这不,王先生
在饭桌上喝了几杯自酿的米酒后昏迷不醒
好在被及时送医院抢救
脱离了生命危险
王先生告诉记者
自己是和朋友聚会
席间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
喝酒的不光有男人,还有女人
自诩“女中豪杰”的张女士,
就是因为豪迈地连喝一斤多白酒,
而手脚发软,神志不清,
口吐白沫,完全失去意识,
医院。
等检查结果出来,
被断定为——严重酒精中毒。
这个国庆假期
喝酒聚会成为很多人逃不了的“节目”
医院“酒精中毒”的患者明显增加
↓↓↓
国庆假期首日24小时内
浙江省宁波市急救中心
共接到酒精中毒患者报警
21起!
大约是非节假日时的两倍!
这还不算以非救护车方式送医的患者
50岁男子
喝了顿酒,再没醒过来……
01老王(化名),45岁。当晚聚餐喝了半斤白酒后,瘫在床上不停呕吐,一不小心呕吐物呛到了肺里。被家人送到急诊后,诊断为吸入性肺炎,氧饱和度超低。医生说,如果呕吐物堵住主支气管,呼吸、心跳可瞬间消失。
02小李(化名),本科在读。和同学在节假日活动中大量饮酒后,不停呕吐造成贲门撕裂,同样是呕吐物吸入肺里,造成吸入性肺炎,引发脓气胸和纵隔气胸。在ICU一住就是十多天,妈妈难以置信,喝酒怎么能喝成这样。
03大关(化名),30岁出头,全职司机。因为工作关系,平时几乎不喝酒。终于碰到一天没生意,和哥哥就喝嗨了。结果没等各回各家,他就因为心慌、不舒服被哥哥送进了急诊,刚到抢救室留观就神志不清了。幸好医生抓住了抢救的黄金4分钟,最终把他从生命线上拉了回来。医生说,这是喝酒引起的低钾血症,又进一步引发恶性心率失常,如果晚来一步,就没命了。
04小孔(化名),20多岁。被人发现躺在自家楼下的草坪里不省人事,由送到急诊。隔天醒来,发现能活动,刚要走,想起了自己没带家里钥匙,于是回忆起了前一夜的“荒唐”——他和朋友喝至尽兴、脚步不稳后,回家发现没带钥匙,便从隔壁邻居家的阳台,企图翻墙进入自家阳台,结果一脚踩空,从5楼摔下,才倒在了草坪里。医生听后,进一步检查,发现他胸椎骨折、血气胸、肺挫伤。最终住院半个多月。
05老杨(化名),50多岁,从贵州到宁波找工作。找工作前,先和朋友把酒安排上了。结果,过量饮酒诱发了脑出血,半边肢体无法活动,在独自回家时摔到了粪坑里。被派出所发现送至急诊时,已出现喝酒引发的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和小孔死里逃生的幸运不同,老杨再也没有醒过来。
酒后呕吐要格外警惕
这两个情况!
急诊最常见的两种喝酒并发症,就是呕吐物呛到肺里引发吸入性肺炎、氧饱和度降低,和呕吐造成贲门撕裂、消化道大出血,另外还有酒精中毒、酒后外伤等。
朱医生提醒,酒还是尽量少喝,尤其是本身有基础疾病、肝病、胃病及对酒精过敏的人,务必谨慎饮酒,另外在一些药物服用期间,比如服用头孢的前一周和后一周、服用高血压药期间,切勿饮酒。
如果身边人饮酒后发生频繁呕吐,务必格外警惕两个情况:
一是如果他昏睡不醒,务必调整好他的姿势,保证他呕吐时,头偏向一侧或头低一点,切忌平躺,谨防呕吐物呛入气管或肺部;
二是注意观察他的呕吐物颜色,如果喝的是白酒等浅色酒,呕吐物却带有咖啡色或红色液体,就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务必及时就医,如果喝的是红酒,难以判断,建议保险起见,也送医判断。
酒精中毒原理
酒精中毒,也称乙醇中毒。是指因酒精摄入过量而引起兴奋继而抑制的症状,可表现为出现讲话含糊不清、站立不稳、暴躁易怒、昏睡、昏迷等情况。
当人们大量饮酒时,酒精会在30分钟至3小时左右的时间完全吸收,并迅速分布到人体所有含水的组织和体液中。当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到个人最大耐受程度时,影响到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耐受程度每个人不太一样,但酒精的致死浓度没有太大个体差异,也就是当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到~毫克/分升(相当于成人一次性饮用纯酒精~mL)时就会导致人死亡。
酒精中毒的表现
分为三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为兴奋期,表现为眼部充血,颜色潮红,头晕,人有欢快感,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
02
第二阶段为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身体失去平衡;
03
第三阶段为昏睡期,表现为沉睡不醒,颜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以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酒精中毒我们应该怎么做
若醉酒者轻度酒精中毒,我们应该这样做:
1、立即停止喝酒,冷水洗脸,并且可以适当吃点水果;
2、若有呕吐,应及时照料,避免窒息;
3、注意保暖,睡觉时侧卧,旁边需有人照顾并且及时帮助醉酒者翻身。
若醉酒者是严重酒精中毒,我们应该这样做:
1、患者多数表现烦躁、兴奋多语、四肢躁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防护;
2、马上呼叫,及时就医;
3、置于稳定侧卧位并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等情况,注意清理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进入急诊后,配合医护人员,迅速挂号,详细提供患者病史及醉酒过程。
最后,还是那句话: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
来源:健康常州、宁波晚报、常州市急救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