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脑死亡的概念和标准,此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脑死亡判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对脑死亡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儿童脑死亡的判定有其独特之处,脑评估及辅助检查均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年,美国首次出台了儿童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年进行了第1次修订。年我国也曾制定《小儿脑死亡诊断标准(试用草案)》。
为了规范我国脑死亡的诊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于年制定了《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在此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及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联合儿科神经领域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中心相关专家,结合版美国儿童脑死亡指南及循证医学的证据,制定了《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以期我国儿童脑死亡判定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
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适用年龄范围:29d~18岁。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
(三)无自主呼吸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一)脑电图
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三)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LSEP)
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以上3项确认试验需至少具备2项。
四、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29d~1岁婴儿,首次判定24h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1-18岁儿童,首次判定12h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严重颅脑损伤或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应至少等待24h进行脑死亡判定。
第二部分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脑死亡判定如下。
一、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主要为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水、窒息等所致的缺氧性脑病。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等;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休克或持续低血压(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低于同年龄血压平均值2个标准差);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及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1.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白癜风专家会诊优惠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