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医学
标/准/化
规/模/化
FSN
浮针医学
科/学/化
国/际/化
上工少涉诚朴勤仁
浮针医学纲要
基于基础医学的现代针灸
FSNmedicine
1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经26次浮针治疗,肠上皮化生消失,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7岁,职业:私营企业主
烧心、反酸、胃部轻度不适10余年,加重1年
10余年前因工作劳累,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出现烧心、反酸、胃部轻度不适等症状,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年前烧心、反酸、胃部不适加重,严重到反流的胃酸烧坏了牙齿。年10月在南医大二附院(三甲)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活动,中度肠上皮化生”,服用“摩罗丹”、“胃复春”治疗一个疗程,具体剂量不详,效果不明显。年2月至年1月行浮针排他性治疗。
否认心脏病、高血压、高血糖、传染病史。有30年以上吸烟、饮酒史。酷爱健身和自行车户外运动。年4月行右膝关节交叉韧带再建术,年12月因头部外伤行脑硬膜处积液引流术。
无
幽门螺旋杆菌阴性(.10.6胃镜活检报告)
神志清,健身体型,上腹部有触痛,余未发现异常。
左侧腹直肌上段、双侧膈肌、竖脊肌胸段、股四头肌为患肌
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中度肠上皮化生(IM)
FSNmedicine
一诊:.2.25
给予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浮针,使用进针器在左侧肱桡肌、左侧腹直肌上段、双侧膈肌、竖脊肌中段、股四头肌部位进针、扫散,灌注采用左臂屈肘阻抗、双手抱头起坐、吸气鼓肚、下肢抬高30度,小燕飞、伸膝阻抗等动作。剑突下1寸处留管,嘱其6小时后自行拔除。
医嘱: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辛辣、酸甜食物,戒烟限酒,适度运动,避免过劳。
二诊:.2.27
自诉烧心和反流症状明显减轻,不敢吃的东西现在敢吃了,晨起吃了6个元宵没有出现不适,(之前吃2个就会烧心)。效不更方,继续上述患肌的治疗,查左侧腹斜肌僵硬,加刺左侧腹斜肌,并在该处留管6小时。
三诊:.3.1
自诉胃反流有反复,前一日早饭后有酸水,食道有轻度烧灼感,咽部还有不适,总体程度较之前减轻。
经查患肌为腹直肌上段、腹斜肌、隔肌、竖脊肌中段、胸锁乳突肌,如上法用浮针对上述患肌进行治疗。
六诊:.3.10
自诉:胃部明显好转、疼的机会少,反流的次数和量都少了。
经查患肌为腹直肌上段、竖脊肌中段、腹斜肌、胫骨前肌,用浮针对上述患肌进行治疗。经过6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隔周治疗一次。
二十六诊:.1.12
自诉:胃部不适依然存在,基本无疼痛,饮食不节时偶有反酸,临床症状减轻明显。治疗期间因应酬需要,烟酒未曾中断。新冠疫情治疗中断期间也未出现明显不适。
浮针交替治疗上述患肌,建议复查胃镜。
FSNmedicine
月3月3日胃镜复查病理诊断:“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活动,胃体息肉样粘膜示中度慢性浅表性炎”,胃体息肉活检夹除,未检出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上皮细胞所代替,WHO于年提出,胃癌前病变包括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胃癌前病变存在进展、恶变为胃癌的可能,目前西医对症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部分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多采用中药补虚、除湿、清热、解毒、化痰、消瘀方法。浮针治疗肠化生鲜有报道。浮针治疗以患肌理论、气血新论理论为指导,每次除了针刺查找出来的患肌,还远程针刺肱桡肌,灌注胸大肌以增加全身的血液、营养物质供给,带走局部炎性物质,以促进局部新陈代谢,从而减轻临床症状,治愈疾病。
本例患者因烧心、反酸、胃部轻度不适10余年,加重1年,胃镜病理诊断“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活动,中度肠上皮化生”来诊。该患者共治疗26次,通过1年来的不间断浮针治疗,病理活检提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化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肠化生消失,充分说明浮针对消化系统疾病不仅能减轻患者症状,对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肠上皮化生还能改善患者胃镜像、病理像。逆转肠上皮化生,在癌前病变期得到有效治疗,为患者减轻了精神、物质上的压力,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浮针治疗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印证了浮针医学让针灸再次伟大。
患者后续还将继续浮针治疗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编辑:董怡廷
FSNmedicine
查找世界各地浮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