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美白”惹的祸!
▽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美容产品日益增多,但美白产品良莠不齐,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化妆品中汞含量不得超过1mg/kg,一些美白产品为达到良好的美白效果,其内汞水平往往超标,有的含汞量甚至达到国家允许质量浓度20万倍。医院都有因使用化妆品致汞中毒、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被肾病科收治的报道~~~
近日一例20岁女患者的肾病病理报告引起肾病科全体医师的一阵热议~~~
这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肾病综合征。由于患者年纪轻、病史短、临床症状仅有轻度的双下肢水肿,主管医师在一开始的病理推测考虑微小病变可能,但是结果出人意料:免疫荧光IgG强阳性、C3阳性,IgG亚型提示继发可能,光镜下该患者基底膜弥漫增厚,广泛“钉突”形成,病理符合“II期膜性肾病”。患者基底膜增厚非常明显,需要足量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这两种药物副作用大、且对这个女患者将来的生育也有影响。
大家都对这么年轻的膜性肾病感到诧异,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患者严重的肾脏病变呢?
回顾患者的生活习惯,年轻女性,非常喜欢化妆,即使是患病住院期间,也要“浓妆艳抹”,就是这些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导致了患者的肾脏病!
▽
▽
▽
金属汞经完整的皮肤基本不吸收,但汞的化合物在制成油膏涂抹皮肤时可被人体吸收,对皮肤有美白祛斑作用。不法商家为了通过快速明显的效果谋取暴利,在美白产品中添加汞。汞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被转化为二价汞离子(Hg2+),并以此状态发挥化学毒性,可引起神经、消化、呼吸、肾脏等多系统和器官损伤。肾脏是汞离子最主要的靶器官。汞导致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免疫损伤和氧化(中毒)损伤学说等,有研究认为汞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肾小球病变。
汞中毒病例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除了职业性汞中毒(常见于照明、仪表制造和重金属提炼等行业)就是使用美白祛斑化妆品导致的生活性汞中毒。汞中毒引起的肾脏损害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类型。经典理论认为,急性汞中毒致中毒性肾病,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汞中毒除引起肾小管损害外,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病。
这位年轻的患者病理表现就是膜性肾病。患者既往无肾病及其他汞接触史,结合病史及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故初步诊断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在这个病例中如果没有肾脏病理检查手段,这个患者是无法找到病因并获得正确诊断的;对于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肾脏病理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金指标”,其对肾脏疾病病理类型诊断、指导治疗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
▽
▽
往期精彩回顾
每逢佳节胖三斤,怎么吃才健康?
一床被子夺走了未满月宝宝性命!请不要让你的无知害了孩子!
“心累”啊!如何保养这颗“衰竭”的心?
皮肤慢性溃疡危害大,特色治疗方法效果好!
科普/肾病内科高洁
整理编辑/宣传部傅媛馨
西安交大二附院
大义大医为生命之光
仁心仁术尚德尚医
求实奉献开拓创新
肾病内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