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握利剑抗病毒,哪方妖孽敢作祟认

导读

慢性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抗病毒,通过遏制病毒复制,可以有效地稳定肝功,阻止或延缓肝硬化发展,降低肝癌的风险。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中,欧美、亚太的乙肝防治指南中都推荐选择一线抗病毒药,即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我国乙肝防治指南也将上述三种药物推荐在前列。选择一线抗病毒药能更有效地抗病毒、减少耐药的发生。那么,这些药物各有什么特点?治疗中我们该注意什么?

作者:汪明明

单位:山东大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是通过生物技术将干扰素与聚乙二醇连接的一种生物制剂,通过聚乙二醇化可以增加药物的半衰期,稳定血药浓度,延长给药时间,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干扰素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其主要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毒能力。

聚乙二醇干扰素有α-2a和α-2b之分,疗效和副作用大同小异。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停药24周时随访,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36%,HBsAg转换率为2.3%-3.0%。研究同样显示,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也取得类似疗效,停药3年HBsAg清除率为11%。

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出现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并可能加重肝损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而有严格的适应证。

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同属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相对应的核苷是鸟嘌呤,分子量为.28。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的机制是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因药物与病毒聚合酶的核苷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故可竞争性地与病毒聚合酶结合,从而降低酶活性,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恩替卡韦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早期的Ⅲ期临床试验提示,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转阴率为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ALT复常率为6%,肝组织病变改善率为72%。在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HBVDNA转阴率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病变改善率为70%。

恩替卡韦耐药率低,据文献报告,在核苷类药物初治的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为1.2%,但在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基因型耐药发生率可达51%,这也提示,初治时药物选择的重要性。

恩替卡韦需要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d/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