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回顾
↑家长误将3.5毫升写成35毫升
↑孩子目前病情基本稳定,正在进一步检查治疗
年11月15日:
四川绵阳某幼儿园,孩子感冒,奶奶送孩子上学时,带去了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委托老师喂药。
当天17时许,奶奶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孩子脸色不对,随后,找老师取回药,发现73毫升装的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只剩下20毫升了。原来老师错把3.5毫升的剂量喂成了35毫升。奶奶立即将孩医院挂急诊检查,发现孩子心率高达(正常人心率是~),主治医生诊断为药物中毒,需要马上洗胃。
11月16日:
四川绵阳当地网络疯传“绵阳安州区实验幼儿园老师给一名不到3岁的孩子喂药时,错把剂量3.5毫升喂成了35毫升,导致孩子药物中毒”。
11月17日:
成都商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真实情况是:孩子家长在登记用药剂量时,误将3.5毫升写成了35毫升。
记者给家长看了幼儿园的登记表。家长一直认为责任在老师,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但家长同时认为,老师没有向家长复核,缺乏责任心。
网友的反应也都很激烈,我们看看网友的评论和支招:(点击放大)
虽然事情已经真相大白,但此时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更关心的是,如何不要喂错药,不要让吃药治病变成病上加病,甚至导致生命安全!用药安全最重要。
1、幼儿园接受家长要求喂药,只接受有医生处方单的药品,而且最好附上药品的原包装。
目前很多幼儿园对服药的规定非常严格,很多幼儿园谢绝孩子带药上学,如果需要老师喂药要有医生处方和证明。此举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因为用药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建议家长在把处方药给到校方时,最好附上药品的原包装和说明书,增强服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甚至有很多幼儿园实施得非常严格。例如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就将服药制度在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