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中毒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中“误服药物”是造成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根据《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因为用药不当导致的耳聋,在14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高达3万名。造成肝肾功能和神经系统损害的,数量更多。
年,央视播出了一支公益片,上线不到10小时,播放量即突破千万!其中一名5岁的女童,就是因为在学说话的关键期,发高烧使用了消炎和止咳药,最后导致耳毒性耳聋,最终致聋听不到声音也不会说话。
统计显示,药物中毒在儿童中毒中的占比,从年的53%,上升到了年的73%,而且中毒的年龄1岁到4岁的儿童最多,占到了64%。这是因为孩子还小,感知能力弱,没有表达能力,即便身体感受到了不适,由于还不会说话,往往会让家长忽略。
中国儿童专属用药不足2%,儿童用药安全让人担忧小蜜说,她自从生完孩子,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即便一家六个大人看护,难免还是会出现头疼感冒,让人心焦。
“我现在家里最多的就是药,光是儿童药就装满了2个药箱。”
在很多家长眼里,能吃药决不打针,所以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病,首选的是吃药,同样地,这也是儿科医生的治病法则。
但是药三分毒,家长该如何保证孩子的用药安全呢?
用药不当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儿童用药误区,家家都在犯
吃药不当,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避开这些“雷区”:
错误一:没病,总用药预防
某些幼儿园为了预防流感,给孩子集体使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喷剂;有的家长,把“健胃消食片”当零食,每天给娃吃好几片;有的家里,“板兰根”当饮料,有事没事就给宝宝灌一杯
错误二:追求疗效,滥用药
有的家长,孩子一发烧,就要求医生给娃输液,抗生素、消炎药全用上。私自乱用药,不仅会掩盖病情、产生副作用;还可能产生耐药性,真需要时,无药可治!
错误三:给孩子吃大人药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服用过的效果好的药,给宝宝吃只要剂量减半就行了。然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身体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盲目用药可能会伤及肾脏、大脑,甚至威胁生命!
错误四:多种药一起吃好得快
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多种药同时服(比如退烧药和复方感冒药混吃),很容易造成肝肾的损伤。
邦宝康育儿提示
如果病情确实需要多药同服,家长应该问清医生具体的服用方法。例如,中药和西药同服时,一般建议两药间隔时间:至少1小时。
错误五:买药轻信他人推荐
这是家长群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给药经验,忽视了儿童个体和病情差异!只凭道听途说跟风用药,会用错药,引发严重后果。
儿童用药“黑名单”,家长要牢记
感冒药:
止咳药:
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
退烧药:
抗过敏药:
胃肠道疾病用药:
保健药:
皮肤病药:
中药注射液:
对于儿童用药禁忌,家长不妨记住这个名单。
总之,儿童和成年人的身体存在巨大的差别,事关健康的问题上,在用药方面还是应该谨慎才行。
//安全Tips:
///
NOCITCE
家中药箱以及成人用药,建议放在高处或上锁,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免宝宝误服药物,后果不堪设想!
给娃喂药,同样有讲究
准备工作要做好
选好剂型:液体、颗粒剂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泡腾片剂等,都很方便孩子服用。尽量不要选片剂。
提示
如果有泡腾片剂型,千万要注意正确用法(泡水溶解后服用),绝对不能直接吞服!会有生命危险!
细看说明:仔细看说明书,核对药物名称、剂量、保质期等。
准备工具:给宝宝喂药时,提前备好白开水、毛巾、围嘴,和喂药工具(也可以用小勺代替)如果药的味道确实难吃,可以准备块糖,吃完药,压压苦味。
喂药时间要掌握
吃药频次:如果说明书上标明:每天吃3次,只需要根据孩子的生活规律,吃药间隔尽量控制平均。但如果是“间隔8小时一次”就要严格遵守,不能简单理解为早中晚各一次。
吃药时间:
给娃喂药有技巧
宝宝吃药时,最好采取半仰卧位姿势。家长轻轻把住孩子的四肢,固定住头部,可以避免药物漏出,或宝宝呛咳。
可以通过小奖励,或者游戏等方式,逐渐让宝宝习惯吃药。但千万要避免以下喂药方式:
//安全Tips:
///
NOCITCE
某些药品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项里,只写了[尚不明确]四个字。这并不代表没有不良反应,而是没有相关研究及数据。给宝宝服用的话,会有很大风险概率。
另外,有的药店导购人员推荐的有些根本不是“药”,而是保健品。因此,在买药时,一定要认真看《说明书》,并且认准四个字:国药准字!
多一次转发
少一次危险
守护宝宝的用药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