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百草枯(PQ)对人畜均有较强毒性,进入人体后可导致肺、心、肾、胰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其中肺脏和肾脏所受影响最大,呼吸衰竭及肾功能衰竭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液灌流(HP)能有效清除体内PQ,是救治PQ中毒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多个国家的指南中已有明确要求。
研究对象及方法
01
研究设计及病例选择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2月中国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服毒至就诊时间<12h且入院24h内接受HP治疗的口服PQ中毒成人患者。
02
病例分组
根据HP强度将患者分为低强度HP组(单次HP2h、1个灌流器)和高强度HP组(单次HP6h、3个灌流器);
根据口服PQ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20mL)、中剂量(20~40mL)、大剂量(>40mL)中毒组。
0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洗胃,同时给予补液、利尿、导泻、器官支持、激素冲击、对症抗炎等常规综合治疗;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在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立即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应用一次性树脂血液灌流器HA进行HP治疗。
04
观察指征
记录患者年龄、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及就诊至灌流时间;入院治疗4d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追踪患者28d全因死亡情况。
05
统计学方法
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PQ中毒死亡患者的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
1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低强度HP组67例(小剂量中毒24例、中剂量27例、大剂量16例),高强度HP组77例(小剂量中毒28例、中剂量29例、大剂量20例)。不同强度HP组患者年龄、服毒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高强度HP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低强度HP组(46.8%比70.1%,χ2=8.,P=0.);中、小剂量中毒患者中,高强度HP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低强度HP组(41.4%比74.1%,χ2=4.,P=0.;21.4%比50.0%,χ2=4.,P=0.),而大剂量中毒患者经高强度HP治疗后28d病死率较低强度HP治疗无明显下降(90.0%比93.8%,χ2=0.,P=1.)。
3
大剂量中毒患者中有12例存活时间<72h,未进行统计学分析;中、小剂量中毒患者采用高强度HP治疗4d血生化指标均较低强度HP治疗者明显改善。
4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口服PQ剂量更大,中毒至洗胃时间和就诊至灌流时间更长。
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口服PQ剂量〔中剂量优势比(OR)=0.,95%可信区间(95%CI)=0.~0.,P<0.;大剂量OR=0.,95%CI=0.~0.,P<0.〕、中毒至洗胃时间≥min(OR=0.,95%CI=0.~0.,P=0.)、就诊至灌流时间>4h(OR=0.,95%CI=0.~0.,P=0.)、应用低强度HP(OR=0.,95%CI=0.~0.,P=0.)是急性PQ中毒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
6
ROC曲线分析显示,口服PQ剂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CI=0.~0.),当截断值为5.50mL时,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65.6%;中毒至洗胃时间的AUC为0.(95%CI=0.~0.),当截断值为85.00min时,敏感度为48.2%,特异度为83.6%;就诊至灌流时间的AUC为0.(95%CI=0.~0.),当截断值为3.50h时,敏感度为59.0%,特异度为78.7%。
结论
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对PQ中毒患者28d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尽早进行高强度HP可明显改善服毒量≤40mLPQ(中小剂量)中毒患者的预后,但对重度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
文献来源:[1]曹岩,杨祥明,李铁刚.血液灌流强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R].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8(10)-.[2]姜建松,罗艳,李敏,等.CR钼靶、多层螺旋CT联合细针穿刺对早期小乳腺癌诊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11(4):77-78.[3]张文武.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国内诊治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7:(4)-[4]唐树芝,张红梅,武海英.血液灌流3-2-1-1方案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疗效及其预后[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7(4)-.健帆JF-A血液灌流机
1.提供稳定可靠的体外循环动力,配备完善的压力、气泡、液位监测系统,保证治疗安全。
2.操作简单,移动便捷,适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需求。
3.JF-A血液灌流机荣获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称号。
健帆JF-A血液灌流机用于急危重症治疗
文案整理:黄河娇编辑:苏碧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