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大方发布”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我国目前已知的大型真菌估计有种以上,其中伞菌(毒蘑菇的常见类型)类种,而目前已知的毒蘑菇多达余种。一些毒菌与无毒菌外形极相似,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辨别,同时,不少村民只凭传统经验判断,轻视毒菌对人体的致命危害,导致误采误食发生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2.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二)野生毒菌中毒临床类型
1、胃肠炎型: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6小时。主要为急性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无力。重者偶有吐血、脱水、休克、昏迷和谵语。很少有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一般病程短,致死率低,容易恢复。在毒菌中毒案例中,该类型占绝大多数,是极普遍的中毒类型。引起这类的毒菌我国已知约余种。
3、急性肾损害型:引起该类型中毒主要为丝膜菌属的一些有毒种类和鹅膏属的一些种类。丝膜菌属的一些种类引起的肾损害主要由于其中含有奥莱毒素,食用后3d后出现肠胃症状8天后出现肾损害,50%发展为慢性肾损害。
4、神经精神型:主要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病人可能会狂笑,手舞足蹈,产生幻觉,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引起这类中毒的毒蘑菇约有60种,如毒蝇伞、豹斑毒伞等。
5、溶血型:多为鹿花菌、褐鹿花菌、赭鹿花菌等引起,溶血型中毒潜伏期长,约6小时或更长。发病后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瞳孔散大、烦燥不安等症状。在一、两天内很快出现溶血性中毒症状,往往因肝脏严重受损害及心脏衰竭而亡。引起这类中毒的毒蘑菇约有18种。
6、横纹肌溶解型:引起该类型中毒的主要是油黄口蘑和亚稀褶黑菇。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弥散性肌痛、呼吸急促困难、不发烧而出汗、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
7、光过敏性皮炎型:误食这类毒蘑菇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至2天发病。
目前,野生毒菌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主要依赖对症支持治疗!一是催吐及洗胃,目的是减少毒物吸收。二是含巯基的解毒剂,常用的有二巯基丁二酸钠和二巯基丙磺酸钠。三是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包括:补充液体,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保护心、脑、肝、肾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如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选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及抗生素等。
有毒菌
黄毒蝇鹅膏菌
毒红菇
白毒鹅膏菌
食用野生菌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三个最基本原则
1.没有吃过的一定不要吃2.不认识的一定不要吃3.没有把握的一定不要吃。
(二)注意事项
1.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野生菌应炒熟炒透后再吃,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如牛肝菌。
3.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毒素引起中毒。
发生野生毒菌中毒时怎么办
吃野生菌后在数分钟到3天(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疼或有其他不适,要高度怀疑野生菌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2.在等待救治时,立即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迅速排除毒素。如大量饮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手指、汤勺、筷子等硬质东西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少量盐水,补充丢失体液,防止脱水休克。
食用野生菌的误区
1.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空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2.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有毒。
错!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的种类也生长在松树中。
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反应。
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受伤变色,但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称奶浆菌)。
5.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来源:毕节试验区杂志
编辑:李锋
核对:姜继森
编审:许再晶
欢迎投稿
①小编邮箱:dfxmt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白癜风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