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个诠释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创业法则的餐饮故事。
刘国梁谈小蓝鲸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家名为小蓝鲸的武汉美食公司在国内餐饮界掀起一股旋风,由南向北扩张发展中式餐饮连锁店,短短几年便打造出中国健康餐饮品牌,成为我国餐饮业的超级航母。
巅峰时期,小蓝鲸曾拥有39家连锁店,如今亦有19家店之多,这些店中不乏面积平方米以上的大体量店。
可以说,小蓝鲸改写了中式餐饮连锁做不强长不大的宿命。
创办小蓝鲸的刘国梁,也因此在武汉餐饮界被尊为“祖师爷”,他的创业故事,至今仍为武汉人所津津乐道。
01
迫于生活,油条小哥辗转学厨艺
刘国梁是一个地道的乡下娃,年出生在武汉市郊区乡镇一间满是裂缝的土坯房里。
和大多数贫寒子弟一样,他小小年纪便开始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还曾为了多赚几块钱,随父亲去给尸体守夜。
年,因家里付不起学费,刘国梁求学梦断,不得已到镇上学炸油条以求谋生。然而,家境还未来得及有所好转,一家人赖以存身的土坯房又因年久失修,无法住人。
“为了快点挣到钱修房子,在小餐馆一边炸油条。”刘国梁说,早餐当油条师傅,中晚餐学做红案的徒弟,自此与餐饮结下了难解之缘。
那段时期,刘国梁在密不透风的厨房里,一个人负责红、白两案,同时应付七、八张台面的菜肴,夏天几次热晕在炉子前。他也紧紧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把师傅传授的技艺牢记在心、反复实践,经常加班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刘国梁习得一手好厨艺。
02
放弃修房,开小南京结缘餐饮业
两年后,刘国梁父子存到了数千元修房钱。彼时的刘国梁已不甘于当个打工仔,他动起了创业的心思。他深信做餐饮是有前途的,于是说服家人,用修房钱开了家小餐馆小南京,也就是小蓝鲸的前身,当时餐馆只有7张餐桌。
创业初期总是艰苦的,刘国梁起早摸黑,一手包揽采购、配菜、切菜、炒菜工作,竭力做出让顾客满意的菜品。为了节省成本和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他甚至骑着摩托车到公里外的洪湖采购鲜鱼。
回报也是可观的,仅5年时间,小南京就带给了刘国梁20万元的收益。这对于曾交不起学费的刘家来讲,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回家建房也被提上了日程表。
只是刘国梁更倾向于把钱投进餐馆,扩大经营规模。恰逢此时,一名老主顾带着几位客人到小南京用餐时露出了犹豫的神情,最终没点菜去了其他餐馆。“原来是嫌小南京档次低,请客时拿不出手。”刘国梁说,这让他意识到绝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对小南京进行升级。
年,刘国梁顶着家里的压力,硬着脖子将小南京个体餐馆变更登记为私营企业,并与朋友合伙在武汉电视台对面开了小南京美食城。事实证明,刘国梁再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美食城迅速打开了市场,他的资产也翻了几番。
03
更名小蓝鲸,刮起连锁“旋风”
“美食城的生意是不错,但是我认为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国梁说,他注意到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连锁发展得很快,中式餐馆能不能复制它们的模式?
年,刘国梁出资近千万元,打造了当时武汉面积最大的店,平米以上,并将小南京更名为小蓝鲸。自此,小蓝鲸正式从一家只有7张餐桌的小餐馆,过渡到现代企业,踏上了中式餐饮连锁品牌之路。
与此同时,刘国梁也完成了华丽转身,从一名厨师转变成企业经营者。
之后,刘国梁的重心就放在了如何推进小蓝鲸的稳健发展。一方面,他在国内餐饮界首推“多品牌差异化连锁”战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实现菜肴的本地化和差异化。
另一方面,他抓住消费者因食用不健康食物而出现中毒的新闻事件,提出“科学美食,营养均衡”的餐饮饮食新观念,并与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联手研制出“电脑配餐”,填补了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为了践行‘吃出健康来’的理念,我甚至有钱都不赚,提出不让顾客空腹喝酒,不让顾客乱点菜、多点菜。”刘国梁说,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小蓝鲸的发展犹如星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3年时间就开出39家店,其中不乏平方米以上的大体量店,员工多达人。
彼时,北京、海南、山东、河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刮起了一股“小蓝鲸旋风”,小蓝鲸也由此完成了由南向北的扩张,露出餐饮业超级航母的端倪。
刘国梁说,0年到4年,小蓝鲸营业额分别达到1.8亿元、1.84亿元、1.93亿元、1.78亿元、1.91亿元,连续5年蝉联湖北餐饮销售第一,至今累计交税近5亿。
这些年,小蓝鲸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也斩获了“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十佳酒家”、“国家一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全国十佳餐饮连锁企业”等诸多荣誉。
04
打健康牌,笑傲市场三十多年
年9月,小蓝鲸在武汉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原味菜”的全球首发仪式。
仪式上,原味本草鸭、干烧野生桂鱼、红烧木棉豆腐……一道道由湖北各地特色食材调制而成的原味菜肴,赢得满堂喝彩。人民网、新华网、湖北日报、武汉电视台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争相进行报道。
“中国原味菜,原汁原味,吃什么像什么,将中餐和中医完美结合。”刘国梁一语道出原味菜的实质,也间接道出了小蓝鲸能屹立餐饮市场三十多年不倒的秘诀——健康营养!
刘国梁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对小蓝鲸进行扩张前,就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做餐饮的真谛是什么?”在一次意外病倒后,他领悟到“国人经历了‘吃饱’到‘吃巧’的阶段后,已经进入了‘吃健康’的时代。”于是将倡导营养又健康的饮食,列为小蓝鲸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么多年来,刘国梁也一直在落地“健康饮食”四个字,如制定健康养生食谱、为客人订制“五级台阶”、推出适合特殊人群的饮食养生及营养套餐、为特殊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承诺烹制菜肴不放味精和添加剂,等等。
当然,每一个企业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风雨,小蓝鲸也不例外。
“3年,小蓝鲸飞速发展阶段进入尾声时,我发现有的店没能按预设的路线发展。”刘国梁说,对此,他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仅半年就关停了5家武汉市内店,及时调整好发展战略,将矛头指向省内地级市和省外城市。
05
与时俱进,立体共享两条腿走路
年八项规定出台后,小蓝鲸的3家市内店经营出现下滑现象,从过去的天天爆满,变成中午时段上座率只有30%、晚上只有70%。
这对于经营面积在平方米的大体量来讲,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刘国梁马上给予重视。将武汉市内的三家店,作为餐饮行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决定引入“共享”概念,提出发展“立体餐厅”和“共享餐厅”,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立体餐厅,即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在不增加人工和房租的情况下,让门店的每一平方米、每秒钟都产生价值。从过去只做午市、晚市两餐,发展为全天候营业,上午增加早餐、送餐服务,下午增加卤菜肉等健康食品、礼品盒的销售,晚上增加深夜食堂,周末重点做好宴会尤其是婚宴市场。
?共享餐厅,即“健康共享”、“食材共享”、“资源共享”。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14:30-17:30,邀请专家到店免费为消费者讲解健康知识;策划“吃货节”,将武汉个餐饮品牌合计家门店集中起来,组团向种殖户采购,砍掉多层经销商环节,实现从田头到舌头的精准对接;尽力帮助同行或客户解决“找人难”、“销货难”、“贷款难”等问题。
“通过‘立体餐厅’+‘共享餐厅’双管齐下的改革创新,门店经营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午市上座率接近%、晚市达到%。”刘国梁说,小蓝鲸因此度过了一次危机,得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小蓝鲸包括食堂和酒楼在内的店数是19家。未来将坚持打好健康牌、办好特色店、走好连锁路,继续锻造有健康内涵的餐饮品牌,走出武汉,成为全国餐饮业的一面旗帜。
结语
贫家出身,尝遍酸苦,一飞冲天,反哺社会,刘国梁用数十载的岁月为逆袭人生作出完美注解。如今的刘国梁已从农家穷小子蜕变为武汉市政协委员,扛在肩上的重担也从家中的房梁变成了江城餐饮人的期望。刘国梁说,他并不觉得重,这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记者
红餐网_张锦梅林怀青
编辑
红餐网_方枪枪
视频
红餐网_王伟
《洪波高端访谈》往期回顾艳阳天余震彦
陈记顺和陈晓申
伏牛堂张天一
仔皇煲薛国巍
点都德沈志辉
MGF餐饮麦广帆
后街唐厨叶振威
俏凤凰吴天真
嘉和一品刘京京
扬州狮子楼吴松德
海银海记曾海银
新世界餐饮张宪荣
九毛九管毅宏
辣莊鲁小旭
72街周明
“奈雪の茶”彭心赵林
佬麻雀何威蒋玲
羲和张钧
松哥油焖大虾
青和唐际程
旺顺阁张雅青
武圣王刚
新辣道李剑
巴奴杜中兵
将太无二邢力
花舍郑金艳
外婆家吴国平
阿兴记刘英
知味观戴宁
美奈小馆郭斌
大弗兰郑捷
西少爷孟兵
蚝爷陈汉宗
云味馆迟焕涛
大龙凤彪哥
外婆味道何星桥
井格王贻达
茴香李鑫蔚
福照楼余浩然
局气韩桐
顺风戴华露
庆丰高文慧
东来顺周延龙
印巷小馆尹彪
黄记煌黄耕
金百万邓超
拉丁餐饮吴春清
gaga鲜语冯敏
乐凯撒陈宁
胡桃里詹宗德
半岛餐饮利永周
局气韩桐
顺风戴华露
和合谷赵申
喜家德高德福
五斗米王顺海
渝味晓宇张平
宴遇傅乙晟
小恒水饺李恒
釜山料理张东威
探鱼李品熹
德庄李德建
百年老妈李华
眉州东坡梁棣
望湘园刘慧
华天饮食贾飞跃
阿五樊胜武
临家邱尚振
陶陶居尹江波
迷尚豆捞曾雁翔
全聚德邢颖
人人湘刘正
很久以前宋吉
比格披萨赵志强
避风塘叶锡铭
一笼小确幸
木屋烧烤隋政军
花家怡园花雷
耀华饮食区又生
客语许可鹏
蛙来哒罗清
青石玖宫应凌云
一茶一坐林盛智
红鼎豆捞常发文
万岁寿司何荣万
侨美杨浩益
北京宴杨秀龙
呷哺呷哺贺光启
冰城串吧张利
徐记海鲜徐国华
炊烟时代戴宗
和记小菜何征
摩提工房苏悦
巴比馒头刘会平
遇见小面宋奇
赤坂亭游忠旺
70后饭吧梁晓黎
小放牛张志民
内容交流
请加商务合作
电话/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