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俗称“水银”,熔点-38.87℃,沸点.6℃,是常温、常压下唯一呈液态存在的金属。是一种银白色闪亮金属液体,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汞的内聚力很大,散落地面很容易形成液态小汞珠。
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剧毒。如果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汞蒸汽,可引起汞中毒,临床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并有口腔发炎或胃肠炎、急性支气管炎,严重时可损害肺、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国家规定的浓度标准我国规定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毫克/立方米。一般认为,人在汞浓度为1.2-8.5毫克/立方米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引起汞中毒。
一支水银体温计含汞约1克。被打碎后,如果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可使一个普通房间(15平方米大、3米高)内空气汞的浓度达到22.2毫克/立方米。这个浓度是国家标准的倍!
常温下的蒸发速度汞在0℃时已蒸发,气温愈高,蒸发速度愈快。温度增加10℃,蒸发速度约增加1.2~1.5倍,空气流动时蒸发更快。25℃时,空气以1升/分钟的速度流经10平方厘米的汞表面,可使空气中汞浓度达30毫克/立方米。
打个比方,就像地面上的水滴一样,蒸发速度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和风力变大而加快。但汞的蒸发速度要比水慢很多。
处理日常汞泄露程序1、无关人员特别是老人、小孩、孕妇迅速远离水银散落地或房间。
2、开窗通风,利用风扇等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3、关闭屋内加热电器,关闭其他房门,隔离污染房间与室内其他房间。4、处理人员戴上口罩,橡胶手套,取下戒指、首饰等金属物品。(因为大多数金属溶于汞形成合金,俗称汞齐、软银)5、用塑料眼药瓶、注射器、硬纸片、胶带等收集散落小汞珠。如果水银液珠分散,可用硬纸板慢慢赶聚,小汞珠会自动融合成大汞珠。或者用家用胶带粘取效果也不错。6、把收集起来的汞珠拨入矿泉水瓶内,并加水密封,拧紧瓶盖,瓶身明显标识“内有水银,中毒”字样。7、被污染物(衣服、床单等)也要移至室外通风处,有条件也要密封。8、用手电筒照射查找散落在暗处(床下、柜子下),重复上述操作步骤。避免散落遗失,长期挥发中毒。9、最后用10%漂白粉液体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其他方法例如硫磺粉、锌粉等,普通家中一般没有,不具有普及性,这里不做介绍)。小贴士1、不可用扫帚、拖把、吸尘器等清扫,以防扩大污染源表面积,加重汞蒸发。2、如果不慎皮肤接触水银,可用纸巾反复擦拭,再用清水冲洗,一般无碍。如果是伤口皮肤接触,或者体温计口腔内破裂,医院检查是否需要排汞治疗。3、收集好的水银及相关污染物,不可随意倾倒,以免造成地下水污染等二次污染。应联系当地环保部门处理。4、因为体温计水银含量毕竟很少,只有1克,经过上述步骤后一般可清除隐患。至于开窗通风的时间,一般几个小时就可以,有条件时可以适当延长。链接年起,
中国将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
近年来,国际社会为限制汞的排放与使用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汞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排放国,于年4月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正式批准《水俣公约》,将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并对在全球范围内限制汞污染起到表率作用。
公约要求缔约国自年起,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这份公约是在年10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汞条约外交会议”上,由中国政府代表在日本熊本签署。除中国外,还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了这一公约。
届时,水银体温计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水俣病水俣病是慢性汞中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因年首先发现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而得名。
20世纪中期发生在日本水俣的汞污染事件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日本至少有5万人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确认了多例“水俣病”。“水俣病”在年代达到高潮,重症病例出现脑损伤、瘫痪、语无伦次和谵妄。
请善待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就是这样的
--END--
中国安全应急自救第一门户。
最通俗的语言,最简单的方法教你灾难自救、城市避难、户外脱困、防身自卫。
只愿一生无用,但求用时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