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目前我国境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地区,安徽省六安市、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存在中风险地区,但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流行,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放松了相关防控措施,近期疫情已出现了大幅反弹。此外,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短期内不会形成人群免疫屏障。预防措施:
1.坚持“防疫三件套”:坚持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2.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3.及时接种新冠疫苗。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主要高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或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途径感染。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儿童及照料者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一定要用肥皂将双手彻底清洗。2.定期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各种用品用具,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在“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下接种疫苗。EV-A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个月龄易感儿童及时接种,且越早越好。4.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的患儿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居家隔离治疗,托幼儿童应居家隔离治疗满10天,等到痊愈后凭医生开具的病情证明进行复课。居家隔离期间应避免传染他人。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痢疾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预防措施:1.重视个人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喝开水不喝生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2.饭前便后勤洗手,尽量不吃凉拌菜,对隔夜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食物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4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包括细菌性、动植物、毒素、化学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和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常见。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该病既可表现为个案散发形式,也可表现为暴发或集体性中毒的形式。预防措施:1.不去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
3.不喝生水,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瓜果必须洗净再食用。
6.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不吃剩菜剩饭,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5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分为1、2、3、4型)。随着进入蚊媒活跃期,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风险增加,以散发和小规模暴发为主,大规模暴发风险较低。预防措施:1.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2.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4.一旦有病人发生,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