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视频通讯方式召开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总结年疾病预防控制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年重点工作任务。
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斌,国家疾控局局长常继乐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会议上,马晓伟主任充分肯定了疾控系统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对疾控改革做出重要部署。三明市作为全国唯一地市级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三明市《积极探索疾控体系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防协同融合发展》经验。
李斌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三明市在疾控体系综合改革中探索出很好的经验,全国各地要学习三明经验,推广三明经验。
年以来,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以疾控体系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医防协同融合作为深化三明医改3.0版的重要举措,着力探索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年全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等指标与年相比取得积极变化。特别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评价我市新冠疫情防控“行动早、措施实、防控严、见成效”,指出三明医防协同融合改革在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打破四条界限激发疾控体系内生活力
一是打破职称结构界限。市疾控中心高、中、初级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由2.5∶3.5∶4.0优化为3.5∶3.5∶3.0,各县(市、区)参照执行。 二是打破医防分工界限。疾控与医疗机构建立工作衔接联动、服务整合连续、人员柔性流动等机制,为公众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疾病防治服务。 三是打破医防业务界限。疾控人员依据医防协同融合项目服务协议,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团队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服务收入纳入疾控机构收入。 四是打破服务收费界限。允许疾控机构在完成法定职责的前提下开展6大类项社会化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并实行新的绩效薪酬制度。推动六个融合建立医防协同融合新机制
一是人员队伍协同融合。医院共同设立“医防融合办公室”,统一调度疾控与医疗人员。 二是服务项目协同融合。制定本辖区医防协同融合项目清单并签订服务协议,做实疾病防治服务。 三是医防资源协同融合。医院与疾病预防、妇幼等资源,落实一体化管理。 四是医防工作协同融合。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管融合发展。 五是医防培训协同融合。制定培训规划,培养一支“懂预防、懂治疗、能应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是医防考核协同融合。制定专项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开展四项行动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全覆盖健康筛查。组建由健康管理师为主,由疾控人员、医务人员、街道社区人员融合而成的健康管护队伍,全面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和规范管理。 二是全过程健康干预。开展重点人群患病风险评估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探索推行医疗、运动、饮食、心理和疫苗处方“一病五方”制度。 三是全人群健康管控。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疾病谱分析,全面推广慢性病“分区、分级、分类、分标”和“积分制”管理等措施,实现疾病的有效管控。 四是全天候健康知识普及。组建健康科普讲师团,采取“你点我讲”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健康宣传教育。搭建“健康科普网络直播”和“市级健康教育云讲座”平台,普及健康知识。另外,红星新闻也对三明疾控体系改革做出相关报道介绍。公共卫生改革路在何方?福建三明市探索疾控系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年与年交替之际,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公共卫生成为了社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