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解析鱼中毒原理,99的养殖户都想知

池塘毒素

在池塘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说解毒,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池塘有什么毒素,也不清楚这些毒素是怎么起的作用,在解毒的时候我们常常容易选错产品。

杀虫剂毒素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是一种剧毒农药,它们大多数用作杀菌杀虫剂,有机氯农药化学属性稳定,非常难以降解,它们和重金属一样,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体内富集,富集倍数可以达几万倍以上。它们是属于脂溶性化合物,微溶于水,而在脂肪中却大量溶解积蓄,在肝、肾、心脏也都可以蓄积并使其受到破坏,当机体营养不足时,蓄积在脂肪中的有机氯农药也会释放到血液中,使动物中毒死亡。

中毒症状:

(1)狂游、冲撞、眼底出血

(2)同等条件下,鱼比甲壳类先死亡;鱼体尤其是脂肪蓄积明显。

注意:

当池塘使用杀虫剂以后的狂游,出血,肝胰腺坏死。等症状,首要考虑先使用解毒产品。

对于该类情况解毒的时候,需要使用国联天科毒立净。

有机磷

有机磷:有机磷的主要毒性是由于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因而造成乙酰胆碱积累、阻断兴奋传入感受器,造成其神经中毒。

中毒症状:

(1)中毒鱼体外观症状:鱼体腹部肿大,具有程度不同的积水肿腹,鱼鳞疏松竖立,易于脱落,眼球突出,有缩瞳现象,球底角膜多出现血点。(2)脏器症状:肝肾不同程度的肿大,肝脏血管扩张,并且能出现淤血等。

(3)毒理症状:主要指乙酰胆碱兴奋,抑制心血管,增加分泌等,即游动缓慢,心跳迟缓,分泌液增多以及瞳孔缩小有血点等。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鱼类出现癫痫性冲撞游动,瞳孔混浊,呼吸困难以及头部出现有脑水肿等。较长时间有机磷染毒的鱼会产生畸形,鱼体弯曲,椎体粘连。

注意:

有机磷类杀虫剂,在无磷鱼上面禁止使用。不小心误用,请及时的使用国联天科毒立净进行解毒处理。

菊酯类

菊酯类:菊酯类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但是由于鱼体内缺乏水解菊酯类物质的酶,因此菊酯类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作用远大于对哺乳动物和鸟类。这类农药对鱼虾的毒性都属于剧毒类。

菊酯类农药属神经毒剂,破坏组织器官、损害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鱼的繁殖和生长等。

中毒症状:

(1)具有典型的神经中毒症状:兴奋、抽搐、扭曲等,直接影响到鱼的游动、觅食和繁殖。

(2)急性中毒后鱼的行为特征:过度活泼、平衡失调、呼吸频率加快、鳃痉挛、脊椎蜷曲、鳃由正常红色变为紫色、鳃分泌黏液增多、死前还表现出一段时间游动迟缓。

(3)死鱼特征:死鱼口部自然合拢,眼球突出,眼底有出血点,鳃颜色较淡,特别是鳃部颜色淡白,并有黑色污物,鳃及体表粘液多,各鳍颜色无变化,胸鳍自然贴紧体表,腹内有黄水。水质指标气体类毒素水中的氨氮(或总氨)是指在水中以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非离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所占的比例是随着水体中的温度、pH、盐度以及溶解氧等因子的改变而转换的。水体中的氨主要来自

养殖过程中投放的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加的含氮有机肥,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等,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氮;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藻类、浮游动物死亡后的尸体。

离子氨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体内,使得水生动物自身的生理调节不能补偿因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而引起体内组织缺氧,即可表现中毒症状。

氨主要的影响部位:鱼鳃表皮和肠粘膜,其次是神经系统,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引起体表及内脏充血,严重的发生肝昏迷以致死亡。即使是低浓度的氨,长期接触也会损害鳃组织,出现鳃小片弯曲、粘连或融合现象。

水环境中氨氮浓度增加,也会引起虾鳃、肝胰腺、中肠粘膜等组织病变,影响虾呼吸、离子调节和氮代谢等相关生理功能。

亚硝酸盐

是一种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也是水产养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天然水环境中亚硝酸盐氮的浓度是非常低的。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

(1)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由于硝化细菌活性失调和脱氮作用过程的不平衡都可能引起亚硝酸盐氮浓度的不断升高。

(2)一些化肥、农药及抗生素的使用,甚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物排放进入河流或池塘中都可能影响水中亚硝酸盐氮的产生。

亚硝酸盐对鱼虾蟹的毒性较强,通常虾蟹比鱼类更为敏感,亚硝酸盐的中毒机理主要是使鱼类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和氧结合的能力。

在有的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升高,导致鱼虾的突然死亡,即便有时没有达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鱼虾的忍耐程度,也会导致其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或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亚硝酸盐浓度高的养殖水体,通常首先出现鱼虾厌食现象。

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可溶性有毒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对水产养殖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硫化氢进入鱼体后与鱼类血液中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功能,导致鱼虾呼吸困难缺氧而死。

重金属毒素重金属对鱼类及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生物的种类。一般来说,水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范围,不仅直接毒害水生生物,破坏水产资源,而且还通过食物链富集对人类构成潜在的威胁。重金属对水产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

(1)重金属进入机体内常常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上的如-OH、胍基、-NH2、-SH等一些活性基团结合,导致蛋白质构型发生变化,影响蛋白质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机体发生病变甚至死亡。

(2)重金属对动物DNA分子的物理损伤。

(3)重金属对转氨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等分子生态毒理指标酶类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4)重金属对鳃的危害主要是次鳃小瓣整体结构解体,重金属对肝的危害是肝细胞水肿肥大,有脂肪颗粒沉积窦状隙有所扩大血细胞坏死等。

不同重金属中毒后鱼的体色

鱼类铅中毒,体色明显呈黑色;

鱼类铜中毒,体色呈灰白色,鳃丝呈浅绿色;

鱼类铬中毒,体表呈深黄色,鳃丝呈黄褐色。藻类毒素

蓝藻毒素

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主要分为肝毒素、神经毒素及细胞毒素等。

经报道的有毒蓝藻主要种属有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

一类水华蓝藻,广泛分布于富营养湖泊,其中包含会造成有害水华的铜绿微囊藻。微囊藻产生的毒素称微囊藻毒素,因其影响较大而受到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z/12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