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曲霉毒素
1、临床症状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以发生两种临床类型:急性和慢性。两者的不同是依据毒素的剂量及接触时间的长短而定。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从肝脏损伤极易认,临床症状一般为沉郁、厌食、黄疸和出血。急性病例大约在摄入6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并很快死亡,不太严重的情况下,摄入6-12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可见体温升高(40-41℃)。同时伴有肌肉震颤和腿部肌肉出血导致的运动不调。腹泻,粪便中有大量消化不充分的饲料。深绿色。
⑴黄曲霉毒素中毒可以引起流产;
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的流产
⑵哺乳母猪体况下降,乳腺快速退化,会出现血痢与白痢。急性中毒的猪很难恢复,饲料转化率低;
⑶在养殖业中带来经济损失的来自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慢性毒,大约90%情况属于慢性中毒,不易出现可辨察的临床症状,但可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通常可见猪群食欲减退、嗜睡、体重下降有的会出现接连几个星期的腹泻。一般情况下,临床症状轻微,病程发展较慢。通常可见猪群鳞状皮肤、毛发卷曲不透明、皮红色和紫色着色的斑块、嗜睡、精神不振、饲料消耗低、体重下降、饲料转化率低、生产性能下降。
⑷黄曲霉毒素造成猪群长势不一致,出现不均匀畜群。
黄曲霉毒素中都造成的生长不均匀
左图:对照组右图饲喂含黄曲霉毒素1mg/Kg饲料21天的对比
⑸黄曲霉毒素中毒会引起免疫抑制,阻碍补体及干扰素的形成,降低巨噬细胞的噬菌能力、阻止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迁移能力。影响T淋巴细胞的功能;造成抗体水平的下降,继发感染增加。
⑹黄曲霉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猪从饲料中摄取黄曲霉毒素的水平,也取决于动物的营养状况和个体健康状况。其他的疾病和毒素的存在会协同黄曲霉毒素对免疫应答造成影响。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的含量可提高动物对中毒的抵抗力,维生素K可减少凝血时间和阻止出血的发生。一些抗脂肪肝的物质如蛋氨酸可以提高肝脏中脂肪酸的代谢,因此降低肝脏脂肪变性。
2、宏观病理变化
⑴猪肝脏颜色的变化是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早期症状之一,肝脏是所有器官受影响最大的一个,急性中毒6小时候,肝脏呈浅铜色,像煮熟了一样。中毒12小时候,肝表面出现直径1mm的出血点,而后肝脏变得苍白、水中、易碎。水肿导致粘膜下、肌肉和浆膜充液,胆囊壁变厚,心内膜及心外膜出血,小肠广泛性炎症,可见弥漫性出血点。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情况下,尸体黄疸,肝脏肿胀、变黄(见图)。
黄曲霉毒素中毒21天后猪肝脏的变化(A列为正常肝脏,B列为毒素中毒后的肝脏)
⑵长期低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导致全身黄疸。肝脏暗黄色,表面有清晰的裂纹、出血点,特别是肝脏的背面(见图),并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肝硬化,硬化时腹腔、胸腔有浅色液体,胸腔液体导致肺水肿。
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的猪肝脏的变化
(A浅铜色外观带有明显的分页裂纹和出血位点)
(B红色和黄色区域呈现肉豆蔻外观,有裂纹)
二、玉米赤霉烯酮
1、临床症状
赤霉烯酮和或它的转化产物会造成猪雌激素过多综合征,临床症状一般是外阴阴道炎。动物越年幼,摄入剂量越高症状越严重。4月龄未成熟母猪受影响最大。
及时换掉被污染的饲料,临床表现会持续很长时间。通常,雌性动物不能恢复正常的发情周期。玉米赤霉酮导致子宫和直肠脱出,但不多见,但这确是玉米烯酮最明显的典型症状。
⑴猪玉米烯酮中毒常见的症状有:不孕、假妊娠、持续发情中毒动物表现出类似发情的症状,阴唇发红肿胀,乳腺水肿体积明显增大,但不接受交配,拒绝爬跨、产仔数减少(一般是由于发育卵泡数减少而致)。胚胎被吸收,胚胎畸形,仔猪发生雌激素过多症(通常在中毒母猪产下一周内的小猪身上发生)(见图)。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A对照猪B连续饲喂24天含玉米烯酮2mg/kg饲料后发生外阴阴道炎的猪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后猪直肠脱出
⑵玉米烯酮中毒也经常会导致拒食会采食量减少。
⑶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存活率降低,产死仔的数量增多,被挤压致死和饥饿致死的仔猪头数显著增加。1周内仔猪存活率受到影响,很多仔猪表现出八字腿症状,有的表现四肢不协调(见图)。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母猪产出的八字腿综合征的仔猪
⑷年轻公猪比成年公猪受到的影响更大,主要临床症状:乳腺增生,包皮水肿阻碍排尿,睾丸萎缩导致精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
2、宏观的病理变化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宏观损伤主要针对生殖道的改变,子宫阴道积液、内部粘膜肿胀、细胞增生、上皮细胞鳞片为特点。由于细胞肿胀和增生,导致阴门、阴道、子宫子宫肿胀(见图)。(待续)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母猪生殖系统的改变
A:正常后备母猪B赤霉烯酮中度的后备母猪的生殖系统
参考:CarlosA.MallmannPauloDilkin著曹杰孙庆杰译:
《霉菌毒素及猪的霉菌毒素中毒症》
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昆明白癜风医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