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市今年有人吃它中毒别用生

最近

是各种野生菌上市的旺季

咱们云南人对野生菌的爱

可以说是深入骨髓

就连小编对野生菌的美味

也是毫无抵抗力

尽管每年野生菌上市前

相关部门都会及时向大家宣传

防止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相关事项

可是

仍有部分群众

怀着侥幸心理“以身试毒”

就在前两天

薄竹镇的两家人

老老小小共12人

就因为食用野生菌而先后中毒入院了

谁看完这个动图了......

食用陌生菌子一家7人中毒

近日,医院肾内科见到了这位70多岁的陈先生,他家住薄竹镇,老人现在神志清醒,说话正常,但老人的面部和双脚目前还有些浮肿,老人告诉记者,7月10日那天因为儿子、孙子回来,说是好长时间没吃菌子了,他们就去山里面采摘。摘回来洗菌子的时候,他就看见有一种他以前没见过的菌子。

菌子中毒者陈先生

像我们去找的那种地白参一样的样子,地白参是一团一团的,这种是单独的一朵,看着很硬,那种菌子我们没吃过。

面对陌生的菌子,家人却说见过也吃过,陈先生也就没太怀疑。一家人把菌子烹制出来就开始吃了起来,谁知才吃了一会儿,一家7口先后出现中毒症状。

菌子中毒者陈先生

当时我看着小孩一吐,他们还在那里说,会不会是吃多了才吐,看着看着,5、6岁的有一个10岁的也有一小个(在吐)。

后来,他医院检查,虽说是怀疑中了毒,当时陈先生自己却没有感觉出身体有什么异样,但一检查,就发现身体各项指标都不正常。

菌子中毒者陈先生

医生检查出来,我的病(肌酶)已经上升几千了,后来来到病床上睡着,我好像翻一个身,肩膀这些就突然疼起来,这颈部就疼起来,疼起来就淌汗了,就疼起来了,医生就拿到抢救室抢救,我就记不太清了。

6人脱离危险1人仍在ICU接受治疗

陈先生一家老小7医院,他的儿医院救治,据了解,目前病情也有很大好转,三个小孙儿也因中毒不深,洗完胃就回家了,现在病情最严重的就是陈先生的老伴了。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夏平介绍,目前陈先生的老伴还住在ICU接受治疗。

医院副主任医师夏平

因为年龄比较大,平时的心肺功能比较差。但是,这个病人的病情也是有所改善了,已经把气管插管拔除,撤离呼吸机,但是(目前)呼吸无力,还在间断地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人(意识)也清楚了。

食用“相似”菌子这家5人也中毒

同样在这个病房,记者还见到了另一位也是误食了菌子中毒的患者黄先生,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也是采摘了曾经吃过的一种菌子,以前吃过没事,而这次家里吃菌子的5人却被毒得不轻。

菌子中毒者黄先生

看起来和以前吃过的羊肝菌样子是一样的。小孩先吃小孩吐,然后我们大人在后面吃,吃吃我们大人才想吐。

采访中,记者得知,黄先生家两个小孩和他的妻子吃过菌子之后就呕吐了,医院做了初步检查之后,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孩洗完胃,身体不适就减轻了许多,目前身体已基本恢复。黄先生舅舅的症状也不太严重,就进入了消化科进行治疗,而症状最重的就属黄先生了,当时诊断出黄先生已出现肝损伤,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肾内科用仪器做了血液净化等相关治疗之后,目前黄先生和他的舅舅已经能正常地吃饭和行走了,只是身体还需要多休息和辅助治疗恢复。

病情好转中毒者心有余悸

记者在采访时,这些病人们在经历了这次生死劫难之后都十分感慨,为了吃野生菌而差一点就发生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菌子中毒者陈先生

全靠现在国家的这些科学好了,这些医生医术又高,还帮我们抢救出来。

菌子中毒者黄先生

现在不像这种了,现在好了,只是病毒刚发作的那一下,直接不吃了,终生都不吃了。

医院统计,到目前为止,今年共收治位野生菌中毒病患,大多数来自农村,医院也收治了位,医院收治98位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从医院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这个季节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人数有上升趋势,市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李亮叶也根据近几年他们收治的食用菌中毒的原因做了一些分析提示,希望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

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李亮叶

目前市场上的菌子还是比较多,但是据统计可以致死的,有30多种,第二个原因是在我们烹制的过程当中,是否是熟掉?第三个原因是,有的我们熟悉的菌子,他可能生长的环境或者受到污染,或者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可能也会导致中毒。

爱吃野生菌的你千万要注意

野生菌的种类太多,在采摘、选购、烹饪、食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发医院,切勿享受幻觉!

吃菌有风险,且吃且珍惜吧!

色彩艳丽、少雨季节的菌子不要买

在菌子的选择上,不要选择色彩艳丽的野生菌和没有见过的菌种。另外,最好不要购买食用干旱时节采摘的野生菌。“在雨水很少的时候,毒素会聚集在菌子里,不容易散发,食用后更容易中毒。”

一定要完全炒熟不同菌类不能混炒

烹饪野生菌的过程也马虎不得,要开盖不断翻炒,让菌子中的毒素充分挥发。尤其注意要全部炒熟,警惕有野生菌粘在锅铲和锅边而没有被完全炒熟。

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每次吃菌以单一品种为宜。

吃菌不要喝酒不要连续几顿吃菌

吃菌子最好不要喝酒,因为酒精会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加强。另外,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野生菌中毒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也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有人会中毒,有人不会中毒。除此之外,吃菌子要注意量,不要连续食用。

在云南的野生菌中,容易引起中毒的主要有红网牛肝菌、亚稀褶黑菇(俗称火炭菌)、白毒伞、窝柄黄乳菇、毒红菇等,而白毒伞引起的中毒死亡率极高。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帽子上有疙瘩。一般的毒菌摘断后会有浆汁流出,味道刺鼻。

文山话

文山人

文山事

文山城

新闻

文山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中心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l/14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