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微博热搜有个事件,说「80名儿童贴三伏贴后被灼伤!」
老实讲,听完这个事件,我内心毫无波动。毕竟这个事,早已不算新闻了。基本每年夏天,贴三伏贴的都有几个过敏的,脱皮的,长疱疹的,可这些事再多,妈妈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医生会跟你解释:「皮肤起泡才说明这贴有疗效,等冬天就不会生病了。」
各路中医也纷纷科普,说三伏贴真的有效,而且就是会起泡,你们爱信不信。
一时间妈妈都犯难了,大家各执一词,究竟该信谁的?去做,又怕严重过敏。不去做,又怕错过预防时间,万一到了冬天,孩子容易生病怎么办?
所以很多妈妈也会问我:「三伏贴,值不值得做?」
我觉得,考虑三伏贴要不要做,你们得先了解三伏贴到底是什么?
三伏贴是什么?今天的三伏贴,大概是这个样子的,用中药调成药膏,然后贴在固定的穴位上,敷贴的膏药如提款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号称效果可以冬病夏治,意思是夏天趁着阳气最旺的季节来贴,贴了以后就可以补足阳气,阳气足了,冬天就不会被寒气入侵。还有说三伏贴可以拔出体内的湿气,等等等等。
至于说这些想法有什么依据?基本没人答的上来,比如说湿气是什么,能不能够观测?如果不能观测湿气,你怎么证明有湿气?如果你不能证明有湿气,那拔出的湿气又是怎么回事?
还有更多问题,比如说三伏贴说的是冬病夏治,那做了三伏贴,冬天是不是就不会生病了?他们说也不尽然,比如有些人不适合三伏贴,这些人的体质如何如何…….那我们能不能在一开始检测体质呢?体质符合的人,是不是必然有效呢?或者说有效率可以高达多少?
目前是缺乏大样本,或者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的。尤其是针对三伏贴吹的最厉害的儿童支气管炎哮喘。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里说的:
那么有人反驳说,何必要那么多依据和证据呢?老祖宗传下来的的东西,几千年都是这么用的。
这句话其实也值得考究,真的几千年都这么贴吗?根本不可能。
有学者考据过,三伏贴疗法出现最早有文字记载在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三伏贴开始应用见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提到的“天灸”,即用旱莲草外敷治疟,用药后皮肤局部起疱如灸疱,今称药物发疱灸。
可见在宋朝的时候,用的是旱莲草,还不是今天这些药。等用今天这些药要到什么时候呢?要到了清朝。
于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
这才是今天三伏贴的原型,说老祖宗传下来的,倒也没错,要说几千年都这么干,就是胡扯了。
那么是不是张璐说的,就可以当做真理呢?我们且看看这位医学大家还说过什么,这部记载三伏贴用法的医书《张氏医通》,还有:「丹方治冷哮痰喘,用胡椒四十九粒,入活虾蟆腹中,盐泥存性,卧时,分三次醇酒服之,羸者凉分五七服,用之辄效。」
也就是说,张璐认为,用胡椒49粒放进青蛙肚子,用酒服了,也是一种治疗哮喘的方法。。你们敢信吗?
我写这些倒不是批评张璐,这位张璐医生原来也是儒家读书人,后来战乱躲在山洞里读了十多年的医书,出来就成了医生,不管有没有效果,至少人家很努力,而且清朝人没接触过什么化学物理,相信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应该也不为过。
可是今天的现代人,死守几百年前的医书来治病,就有点荒唐了…..这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就一定有效。老祖宗还传下来的钻木取火,还传下来的裹脚,你都要继承吗?
三伏贴真的有效吗?还有的妈妈是这么想的,不管你们理论依据是什么,也不管什么中医西医,传统还是现代。只要有效,就可以了。
那么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效果?网上的论文还真的非常多。然而大部分论文问题很多,比如说没有对照组,或者样本量很小,要么就是三伏贴只作为辅助。唯一相对靠谱的是《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这篇年的大样本论文,他研究了3年时间,小孩的呼吸道感染情况。
很可惜,即便是这篇有对照,有样本的研究,依旧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小孩长大以后,随访有很多不真实的情况,论文研究也没有双盲,很可能研究人员调查的时候,会有引导性的提问。
而且,即便是这个论文结果,患者也是在第三年才有比较显著的差异。都过了三年了,孩子都长大了,影响结果的因素就太多了。以这个来证明三伏贴有效,恐怕还是很难。
管他有没有效,试了就知道!很多妈妈的心态是,反正试试也无害?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效果呢?反正又无害。、
可问题是,真的无害吗?且不说文章一开始说的新闻,三伏贴可能造成过敏,三伏贴里的其他药,真的安全吗?
科学公园有专家研究过三伏贴的成分,结论如下:
三伏贴的“基本方”包括: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麻黄、肉桂、樟脑、冰片或麝香少许。
这当中,甘遂是有毒的。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了一份通知,列出了28味有毒的中药材,其中就包括甘遂。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毒理学》一书的总结:
“甘遂中毒潜伏期约30分钟至2小时;甘遂含烈性、刺激性化学成分,可引起皮肤、黏膜的原发性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皮肤、黏膜产生急性炎性反应。口服导致口腔、咽喉肿痛,有灼烧感,局部外用常引起局部皮肤发红、起泡、热痛等巴豆油和斑蝥素样作用,甚至引起坏死。消化系统损害也是其最常见的中毒表现,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吐泻继而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接至出现休克;神经系统的毒性表现为头痛、头晕、澹语、昏迷、痉挛等;心血管的毒性表现为心悸、血压下降等,中毒严重者可引起呼吸麻痹而亡。”
细辛也是有毒的:
“细辛对神经系统有较大毒性,先兴奋后抑制进而麻痹。中毒剂量在3g以上。中毒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烦躁、多汗、颜面潮红,心率增快、呼吸困难。严重者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血压及体温升高、四肢抽搐、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白芥子同样有毒:
“白芥子中所含的刺激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会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对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中毒后可引起强烈的胃肠道症状”。“外用白芥子末对局部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优势还会引起溃破红肿疼痛等”。
也就是说,贴上饱含上述有毒成分的所谓“三伏贴”,然后感受到的“阳气”(热痛感),其实质更可能是中毒。
可以得出结论,三伏贴不但效果存疑,主要成分有害,也是实锤。当然你要说,不谈剂量说毒性,就是耍流氓也没错。这些药一点点贴在皮肤上,能吸收的剂量是很小的,确实不容易造成急性中毒,可难道造成皮肤过敏溃烂,这样的伤害还不够吗?
总而言之,你问我要不要贴三伏贴?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是大人,愿意试试,那是无所谓,因为大人可以为自己的身体负责,但是如果你是带孩子去,我就不推荐,因为孩子还没有自主能力,没办法拒绝你。
.END.
靠谱知识精彩回顾
1.如何为宝宝驱蚊止痒?
2.传染性超强的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
3.宝宝长痱子了怎么办?
4.宝宝的唇、舌、牙问题都在这里啦!
5、如何教导宝宝自己上厕所?
6、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
靠谱爸爸育儿交流群已经建立啦!
每天靠谱爸爸都会为大家解决各种关于宝宝的疑难杂症,宝爸宝妈请加,备注一下进群,我们一起科学育儿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