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呼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212/5924222.html

夏季到来,不少人在山林游玩喜欢品尝野味,尤其是野生蘑菇,夏季也是误食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存在相似性,特别是同一个种群的蘑菇极难辨别,常有食用毒蘑菇而引起的中毒性病例发生,在此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或食用来路不明的蘑菇,尤其是一些色泽鲜艳、形态可疑的蘑菇;不向路边摊贩购买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有哪些中毒类型呢?

胃肠炎型:潜伏期0.5~6小时,表现为无力、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上腹部为主),体温不高,病程一般2—3天,很少死亡。神经精神型:潜伏期l~6小时,除有一般胃肠类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流诞、流泪、大量出汗、脉缓等。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急性溶血表现,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48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为最重。

不小心吃到了毒蘑菇

1.催吐、洗胃、导泻如果在吃了毒蘑菇后30分钟到6小时内洗胃抢救就能脱离危险。一旦超过6个小时,死亡风险就会很高。一般情况下,要及时催吐、洗胃,洗胃后成人灌入活性炭,吸附30-60分钟后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2.对症与支持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3.解毒剂治疗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钠)对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有一定疗效。4.透析疗法适用于危重症肾衰竭者,或对大多数毒蕈生物碱的清除有一定作用。医院专家提醒大家,现在是盛产蘑菇的最佳季节,山林,田边,地坎,各种野生蘑菇都生长出来了,有些蘑菇可能有毒,致死率很高。如发现吃蘑菇有中毒现象,医院治疗,不要轻信偏方土方,延误最佳抢救时间。坚决做到:1.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2.切勿采、食野生蘑菇。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食用野生蘑菇习惯的群众,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3.食品经营者要切实加强管理。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4.发生食物中毒时要及时处置。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同时还应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餐饮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千万要注意!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大家不要采,不要买!!这些毒蘑菇,你知道吗?完

来源:江西日报、南昌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d/1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