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苗君看到一条让人后怕的新闻:
8月2日,张先生带着4岁半医院看皮疹。
图源:《》
但他一定想不到,儿子不但皮疹没看好,还差一点没命了。
孩子在服用医生开的药后,很快就浑身通红,狂躁,甚至意识也逐渐模糊。
张先医院检查。
经接诊医生核实,孩子是因服用药物剂量过大,而导致的药物中毒。
医院给孩子洗了胃,随后张先生叫了把孩子医院,又进行了一次洗胃。
图源:《》
一个四岁半的孩子,竟然要承受两次洗胃的痛苦。
疫苗君都心疼的不得了,更别提父母了。
住院两天后,查明了中毒原因:异丙嗪过量。
图源:《》
之所以会异丙嗪过量,是因为孩子看皮疹开药时,药剂师马虎大意写错了剂量。
正常量是每日三次,每次一粒,但药剂师却写成了每次7粒,药量多了整整七倍。
图源:《》
幸好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先生把这件事投诉到卫生管理部门,要求赔偿医药费,五万元损失费。如果药物对孩子的身体造成远期影响,要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力。
图源:《》
张先生的考虑并没有强人所难。
如果可以选择,他一定什么都不要,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
但这些正常诉求,却没有得到回应。
医院采访药剂师,对方说自己就是写字时没注意,把“1”写成“7”了。
图源:《》
语气极其轻松,还说自己口头嘱咐过的。
医院办公室主任。这位主任也说,我们口头交代过药量。
图源:《》
没听清也行,但要有常识,哪有一次吃七粒的药?
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事不仅跟他们没有关系,还要怨家长没有常识。
可疫苗君想说,医院开药后,还要按照常识吃药,那么“谨遵医嘱”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有网友怼得好:
因写错用药说明导致患者身体损伤,院方需道歉并进行合理赔偿。针对这点我想院方应该也要有常识。
图源:《》
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双方将在卫生部门的监督下进一步协商。
疫苗君希望事情能妥善解决!最重要的是孩子能早日康复,不会出现后遗症!
孩子误服药物,
家长应该怎么做?
通常情况下,孩子误服的药物都是家庭常备用药,家长需要根据药物的种类、剂量和宝宝的状态选择急救措施。
01不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催吐
因为婴幼儿的配合性较差,误服后家长不要自己进行任何形式的催吐,否则可能造成窒息/误吸、食道及口咽部损伤。
02观察孩子状态是否有异常
观察期间要规律饮食,不要给孩子尝试以前没吃过的东西。如果发现孩子有明显异于平常的情况,需要及时送医或呼叫救护车。
需要尽快送医的表现:
呕吐、呕血;
腹痛、腹泻、便秘;
视力模糊、嗜睡、耳鸣;
头晕、头痛;
异常出汗;
体表湿冷、皮肤花斑。
建议呼叫救护车的表现:
抽搐;
意识不清;
停止呼吸;
呼吸异常;
精神错乱。
此外,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是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中毒控制中心,以获得急救建议。家长们可以提前了解不同地区的急救条件。同时,就医时记得携带好孩子误服的药品说明书及外包装。
这些喂药方式很危险
除了误服药物,错误的喂药方式同样很危险!
一个妈妈因为给宝宝喂药太心急,把泡腾片直接让宝宝口服了。10几秒之后,宝宝就剧烈地咳嗽起来,脸色发青。
图源:央视网
医院抢救了一天,宝宝最后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
所以就算再心急,这些错误也不能犯!
01捏着鼻子灌药
这样做很容易让宝宝呛到,严重时甚至引发窒息。
如果药物不小心吸入了肺部,还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引发肺炎。
02让宝宝平躺着吃药
平躺着吃药也很容易把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03擅自增加服药剂量
给宝宝吃药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或者根据说明书上的规定剂量。
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的病快点好,就擅自增加服药的剂量,这可是很危险的。
不仅会伤害宝宝的肝脏、肾脏,甚至可能造成药物中毒,危及生命。
04让宝宝直接吃成人的片剂或胶囊
宝宝的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气管也比成人狭窄,如果直接让他们吃成人的片剂或胶囊,很容易会卡在气管里,造成窒息。
宝宝用药有什么要注意?
1、很多药品是受到限制的,这些药品每年国家药监局都会发布,一定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