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今年已有12人中毒身亡吃常见菌也会

尽管不断有人吃菌中毒

但“勇敢”的云南人

还是抵挡不了菌子的诱惑

中毒时的魔幻奇遇也是数不胜数!

不少人中毒后的样子

让人啼笑皆非

↓↓↓

菌的魔力转圈圈

近日,云南一男子食用野生菌后中毒失忆,从凌晨3时到下午13时都在街上晃悠,甚至拦车。其哥哥赶到现场,看到他浑身泥土,激动喊道:“你咋个啦?你的东西呢?你的包包手机呢?你的内裤呢?你手膀子怎么是肿的呢?”

经过治疗后,该男子回忆,自己应该是吃菌子中毒了,跟他一起吃菌子的几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医院进行治疗。据其回忆,他跟朋友一起吃完饭,各自回家,下车后经历了什么一点都记不起来了。

相关新闻→《曲靖一男子吃芥中毒,实力表演“爱的魔力转圈圈”!》

小人、云彩、小精灵……

7月13日,医院收治一位吃菌中毒女子,朋友拍下匪夷所思一幕:右手不停比划,想要抓住什么东西。女子说,当时看到了小人、云彩、小精灵……收治医院急诊科医生李志海介绍,女孩属轻症,她和家人一起吃的见手青,但只有她中毒。

病床上唱《忐忑》那叫一个嗨

近日,云南曲靖一女士吃野生蘑菇后产生幻觉,医院床上唱“忐忑”!唱得还不错,但旁边的医生笑得一直停不下来。

相关新闻→《曲靖一女子吃芥中毒,躺在病床上唱忐忑……》

截至7月20日

云南今年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起

12人死亡

与去年同期相比

中毒起数下降了33.90%

发病人数下降了35.64%

死亡人数减少了17人

不过今年6月以来

随着野生菌的大量上市

吃菌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今年以来

医院已收治上百例菌中毒患者

7月23日

该院急诊内科还有约30名菌中毒患者

正在接受治疗

警惕

常见野生菌也可能中招

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刘子梦表示,目前,医院收治的菌中毒患者中,多为昆明市民,昆明的菌中毒患者大多是因食用见手青和牛肝菌造成的,中毒普遍不算严重,多为神经损伤。另外也有玉溪、寻甸等地州的菌中毒患者,这类患者有的病情较重,在当地处理不好而转到省二院继续救治。多数为食用了自己采摘的菌子,并且菌子品种多样,病情严重的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肝脏等脏器功能损伤。

“其实,经过多年来各个渠道的宣传,大家对食用野生菌的警惕心都有所加强,但还是有些误区。”刘子梦表示,如果市民一定要食用野生菌,一定要注意不认识的菌子不要吃、不要多种菌子混着吃、不要一次吃太多菌子、吃菌时不要饮酒等等食用的细节。

那么问题来了

吃菌中毒需要住院救治

或者是导致身故

曾买的保险赔不赔?

来个案例

6月27日下午,昆明市民罗成(化名)在菜市场买了见手青(牛肝菌科的一种)。

晚餐,罗成和家人吃了一餐菌子解馋。然而,两个小时后,罗成及家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且持续加重,医院急诊治疗。

“那天,我看见几个白色的圆头圆脑小人、还有长着小翅膀的小人在天上飞,感觉他们玩得很开心,我都想跟他们一起互动了。”罗成笑着回忆,家人也发生幻觉,自己在浅滩上边走边看马戏团表演,最后飞到了空中。

随即,罗成和家人被医院急诊治疗,由于中毒严重,罗成需要进行全套检查及治疗。贪吃的后果是罗成不仅身体遭罪,还花了元的医药费(社保报销约元)。

因为罗成以前买过太平人寿云南分公司的意外医疗产品,罗先生便告知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太平人寿云南分公司协助罗成通过在线移动“秒陪”办理了理赔,获得赔付意外医疗保险金共计元。

“吃顿菌子解馋,最后保险买单,身体也受罪,但菌子是真好吃啊。”罗成仍然有些不舍菌子的美味。

那么,像罗先生这样的吃货们,吃菌中毒,因为买了保险,都能得到赔付吗?

“每年雨季,野生菌上市的时节,公司都会接到多起吃菌子中毒的理赔申请。”太平人寿云南分公司理赔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云南人素有食用山珍野生菌的饮食习惯,吃菌子中毒医学上称为蕈中毒,属于食物中毒范畴。

他指出,在商业保险产品中,食物中毒属于意外伤害事故,食用野生菌中毒符合条款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定义,保险公司会按照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的规定,正常承担保险责任的。

所以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产生的救治费用,是可以进行保险理赔的。

若是因吃菌子中毒导致身故,有意外伤害险、寿险产品的话,保险受益人也可以到保险公司进行保险理赔。

好了,重点来了。

吃菌中毒导致住院救治,保险责任条款有食物中毒的意外险和医疗住院保险都能够赔付。若吃菌中毒导致身故,寿险也能赔付。

野生菌美味但真的危险

食用野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误食有毒菌类。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三四十种。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误采误食发生中毒;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生长环境因素。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食用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有毒野生菌和野生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开来。鉴别是否是有毒野生菌需要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不少村民只凭传统经验判断,轻视毒菌对人体的致命危害,导致误采误食发生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再次提醒

野生菌不生吃,不混吃

不熟悉的不吃,种类不明不吃

腐烂的不吃,未煮熟炒透的不吃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疾控中心、都市时报、梨视频、丽江读本

点击原文,发布各类便民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ys/11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