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宁手机台消息:7月3日中午,有网友报料,东兴一家四口食用鲎后中毒,1名小孩死亡,母亲生命危急,至今未醒,亲友希望广大网友转发帮忙,请有相关治疗经验的医疗专家提供帮助。此消息经记者核实,确有其事。
宁先生本人恢复情况较好,目前仍需留院观察
据了解,7月1日下午6点,家住东兴市的林女士在菜市场买了一只海鲜鲎回到家中,按照平时制作鲎的方式给一家四口做晚餐。
网络配图
晚餐过后一小时,林女士及丈夫出现嘴麻及全身无力的状况,两个小孩精神也不好,频繁呕吐,难以站稳。觉得不对劲后,两人连忙联系亲戚将全医院治疗,简单处理后因医疗条件有医院,林女士丈夫及大儿子因洗胃及时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正在接受治疗的大儿子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小儿子年纪较小,因疼爱父母喂食的鲎较多,情况比较严重不懂得配合医生洗胃,不幸离世。林女士洗胃过后至今都没能醒过来,还在ICU抢救中,医生诊断脑出血,深度昏迷、无自主呼吸、心率慢生命危在旦夕。
林女士和小儿子
亲友恳请医疗专家及社会人士帮帮忙,寻求能治疗的方法及专家。
联系宁先生
希望广大网友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吃鲎会中毒吗?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人们因食用鲎而中毒的新闻屡见不鲜。
北海7月4日发生一例食用鲎中毒事件
“医生,我朋友好像中毒了,麻烦快救救他们!”7月4日晚11时35分,一名男子刚医院门诊部大楼门口,便飞快冲到一楼急诊科求救,急诊科医生闻讯迅速出动,把车上两名患者送到抢救室。
医院一番紧急抢救,5日上午8时许,患者龙先生最先苏醒过来,并能自主睁眼、眨眼,部分手指也能轻微活动;下午4时许,另一名患者苏先生的生理反射也开始复苏。6日下午,医院急诊ICU病房里见到龙先生和苏先生时,两人已经基本恢复过来,苏先生也主动跟记者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7月4日晚7时许,苏先生、龙先生和朋友相约聚餐,从市场上买了几只鲎回家做菜,其中有一只较大的母鲎,看到朋友对这道菜似乎“不感冒”,苏先生和龙先生便各吃了一半。吃过饭10多分钟后,苏先生感觉胸口有点闷,便先去洗澡,没想到洗完澡出来就不行了。
“大概半个小时后,我们个吃得比较多的就开始觉得很不舒服,接着就开始呕吐,吐着吐着就发现脚麻站不稳,手不受控制地抖,连头和脖子也不受控制,开始乱抖起来。”苏先生说,他从小在海边长大,知道自己这次肯定误食了有毒的圆尾鲎,便赶紧叫另一名朋友开车把医院。
苏先生告诉记者,医生在抢救过程中,他的意识一直是清醒的,连医生说那句“生理反射消失”他都听得一清二楚,但他却无法指挥自己的身体作出反应。
“我当时特别怕医生放弃抢救,因为我完全动不了,也说不出话,还好医生没有放弃,当医生给我上呼吸机的时候,我也很努力地让自己保持清醒,我真怕万一放松下来睡过去,就醒不来了。”苏先生说,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通过媒体报道来警醒其他市民,让大家不要吃鲎和河豚,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
医院了解到,今年以来,医院已经接诊了3例吃鲎中毒的患者,其中一名患者因中毒后呼吸停止时间太长,尽管最后在医生的努力下抢救回来,但脑细胞已经出现不可逆的伤害,最后成了“植物人”。苏先生和龙先生因抢救及时,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仍需住院作进一步观察。
医院提醒市民,在误食鲎、河豚等食物后,一旦出现口唇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切勿大意,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关于鲎:你一定要知道鲎肉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沿海海域,其主要来源有湛江、北海、长乐、平潭等地。产于中国海域的鲎分两种,一是中华鲎,在记载当中没有明确的毒性,其二是圆尾鲎,含有剧毒,不可食用。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来自远古地质时期至今4亿-3.6亿年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在大陆崛起统治世界,原始鱼类刚刚问世,但它已经生活在海洋之中。与它同时在海洋中爬行的三叶虫早已灭绝,至今只能以化石状态呈现。随着年代推移,与它同期的生物或进化登陆上岸,或遭灭顶之灾。而唯独它从4亿年至今仍然保留原始古老相貌出现。
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从卵受精至性成熟需要13-15年,在这么长生长周期内,由于它行动拙笨,自身又没有很好防护本领,很容易被人捕捉或被其他动物所掠食。中华鲎雄与雌终生一夫一妻,总是成双入对,即雄鲎趴在雌鲎背上,形影不离,被形容为“海底鸳鸯”。即使被抓,也不分开,这更增加了种群繁育延续的风险,所以更需要人类的保护。
中华鲎(图片来源网络)▲
园尾鲎是现存鲎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体长40厘米(加尾长)。栖息地一般喜欢选择在泥泞的河流,河口沼泽和红树林,喜欢居位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和该属的其他物种不同,在海水退潮时不返回大海。
园尾鲎(图片来源网络)▲
专家介绍,圆尾鲎与中华鲎外形相似,但圆尾鲎具有毒素,且成年圆尾鲎的毒性要强于幼鲎。
很多人都分不清中华鲎和圆尾鲎的区别在哪,从侧面看中华鲎头胸背面凸起较高,内凹较深,看起来鼓鼓的,圆尾鲎则是看起来相反比较扁,中华鲎的脚爪和圆尾鲎也有所不同,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是钩子状,而圆尾鲎则是向内弯的钳子状。
免责声明:本图文来源于交通台、南宁手机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手机查发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