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患者提供无副作用的绿色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疗法,可以大面积持久地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使得人体不药而愈。
据报告显示,95%的医生在临床上遇到过儿童药物中毒,平均每位医生一年中遇到9.4个病例。
作者:bala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意外伤害是导致0~14岁儿童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中毒是意外伤害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中毒很大部分与药物治疗相关,因此在儿童的临床救治中,如何合理用药、避免中毒的发生是医疗机构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在儿童用药安全研讨会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赵列宾介绍到,“从年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连续3次通过美国JCI认证,而JCI质量认证评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儿童用药安全问题。”
儿童用药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要在路上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95%的医生在临床上遇到过儿童药物中毒;平均每位医生一年中遇到9.4个病例1。
在年8月,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因误服了家中的火锅液体燃料而导致中毒的孩子。孩子的家长表示,家人误把无色的火锅燃料液体当作水使用而使孩子误食。当天下午5点左右,家人发现孩子头痛后,医院。经化验,孩子乙二醇中毒,经治疗康复出院。
提及儿童药物误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办公室主任胡肖伟副主任医师表示:医院每年要接受上百名因药物误服而就诊,误服分为两类,一类是剂量使用错误,这绝大多数是由于家长的原因看错医嘱或者理解有误;还有一类是误服了药品,家长没有将药物放置妥当,孩子由于好奇心在独自玩耍时误服,误服药物约占80%左右。其中0.5%到1%的中毒儿童因为情况危急甚至要进入重症监护,例如误服含有镇静剂的药物,会使儿童的呼吸受到抑制。”。
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
1、误服药物会对孩子造成长期影响吗?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陈敏玲主任
胡主任解释到,由于孩子的脏器功能通常比成人的恢复功能强,在以往遇到的病例中,绝不大多数的误服如果及时处理是不会对孩子造成长期影响的,因此孩子的预后情况还不错。
2、板蓝根、利巴韦林能预防流感吗?
“用药三分毒,我们并不建议孩子在没有确诊疾病之前先行服药。”陈主任指出,胡主任也认为,只有少部分后果很严重的疾病才会进行预防用药,比如流感(禽流感和甲型流感)。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疾病我们并不提倡预防用药。
3、秋冬季节给孩子吃点板蓝根可以吗?
胡主任对此解释说:现在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明板蓝根可以预防感冒。
4、医生开了7天的抗生素,孩子吃了2天之后症状消失,还要继续给孩子吃剩下的抗生素吗?
陈主任建议,如果孩子确实是细菌感染的话,建议把剩下的药物完全服用,因为抗生素需要足够的治疗剂量,如果剂量使用不够,细菌很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5、抗生素是越新越强越好吗?
陈主任解释说,由于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并不相同,抗生素并非是越新越强越好,合适则最好。
6、多种疗效相同的西药叠加使用安全吗?
陈主任指出,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吃药的种类越少越好,多种药共同服用可能会产生配伍反应,比如叠加或拮抗,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7、泰诺等于泰诺林?
陈主任指出,泰诺是酚麻美敏混悬液,是复方制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等,而泰诺林是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陈主任说,药师在配发药时是需要进行四查十对,分别为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是否合理;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和临床诊断。通过药师来为医生的用药进行把关。
当孩子误服药物后,可以先进行催吐,但在孩子呕吐的过程中要警惕孩子误吸,医院(4~6小时内),医生会根据误服药物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处理措施,医院过程中,请一定要携带或谨记孩子误服的药物,这样有助于医生更好更快的处理。
相关链接
寒假假期将至,儿童居家安全中的中毒预防需要成为创建安全假期的行动之一。今天上午的研讨会呼吁家长们,从自己行动改变开始,正确使用药品,让儿童远离药物误服。儿童用药安全有三把重要的钥匙,即“三大行为习惯”——
安全储存:养成药品与化学用品的放置高而远的习惯,同时首选有儿童保护盖的容器。
安全剂量: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当请祖辈或看护者给孩子服药时,建议用清晰大字写下正确的用法和用量。
安全处理:养成药品处理放置到专门的回收处的习惯。这一行为将避免自己以及他人孩子的误服,同时也更好地保护环境。
参考资料:
《儿童用药安全报告---医院病例回顾性分析,家长认知现状与幼儿行为检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会议背景
今天,在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携手成为“儿童安全战略合作伙伴”,并以“安全用药,我“药”健康为主题,举行了儿童用药安全研讨会。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携手成为“儿童安全战略合作伙伴”
社区一角
社区里的同事们团结一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白斑风白癜风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