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杨俏
编辑|杨洁
在茶颜悦色表示要提价之后,香飘飘奶茶也要涨价了。
1月4日,香飘飘发布公告称,由于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的上涨,香飘飘将对固体冲泡奶茶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提价幅度2%-8%不等,新价格自年2月1日起执行。
消息发布后,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调侃称,“这下好了,会不会少绕地球好几圈了”;还有一些网友惊讶地表示,要不是这回事,自己“已经遗忘了还有香飘飘这个品牌了”。
香飘飘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杯子可以绕地球3圈”的头部奶茶品牌了。它赖以成名的固体冲泡奶茶产品已经摸到了天花板;同时,香飘飘也一直在面对“增收不赠利”的窘境,在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19.74亿元,净利润却还不到万元,同比下降了11.45%。
香飘飘也在谋求变局,推出了各种即饮类产品。但是,却似乎并没有挽回爱喝奶茶的年轻人们的心。
涨价,就能“救”得了香飘飘吗?
涨价就能带得动利润吗?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18杯一箱的经典香飘飘产品售价为60元,一杯约合3.3元左右。在商超端,《财经天下》周刊发现,一杯80g的原味经典香飘飘奶茶零售价为4.3元。按照香飘飘的涨价幅度计算,一杯大概也就多花上1毛钱到3毛钱。
但不少消费者对此并不放在心上:“糖分太高,涨不涨都没人在意”,“无所谓,5元钱一杯的蜜雪冰城不香么?”
香飘飘当年一出道,便登上了巅峰。“一年能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能绕地球一整圈”,这句广告词,当年的风靡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蜜雪冰城甜蜜蜜”。
在香飘飘成立的年,国内的奶茶市场上,奶茶和奶茶杯子还是分开卖的,没有人将两者结合起来。香飘飘则从中抓住了机会,将它们结合,生产出便捷式的杯装奶茶投放市场,并将市场上原本盛行的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换成了椰果,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在杯装奶茶上的创新,就此奠定了香飘飘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香飘飘成为当时校园饮品的顶流。特别是在冬季,杯装奶茶开启的“手捧一杯热奶茶”的温暖场景简直令人无法抵挡。这也使得冬季成为香飘飘明显的销售旺季。
到了年,香飘飘的宣传词已经改成了“一年卖出10亿多杯,能绕地球3圈”。在年至年,香飘飘在广告营销上的累计投入高达10.46亿元,每年其广告费在销售费用中的占比都超过了48%。
年,香飘飘登陆上交所,成为“奶茶第一股”。从年到年,香飘飘连续9年时间稳居冲泡奶茶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占率超过了63%。尽管市面上也有优乐美、香约等奶茶新品牌与之竞争,但都无法撼动它的市场地位。
但无论香飘飘的市占率有多高,它也无法挽救冲泡奶茶市场江河日下的趋势。
年,90后聂云宸就在广东江门创立了新茶饮品牌“喜茶”,采用鲜牛奶和现泡茶底,制作出了新式茶饮的第一杯芝士奶盖奶茶。在年,喜茶拿到了来自IDG资本的1亿元A轮融资,开始在全国开设线下直营店。年底,另一家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获得了天图资本投资的1亿元A轮融资,开始在国内市场开疆拓土。
冲泡奶茶市场也逐渐摸到了天花板。申万宏源研究数据显示,早在年至年间的时候,冲泡类奶茶行业整体发展就已经进入了稳定期。根据智研资讯的数据,在年,国内冲泡奶茶市场规模增速已经从年的17%下降到了只有5%。
实际上,香飘飘上市之后,在年上半年就出现了净利润断崖式下滑,半年巨亏万元,市值腰斩。之后,从年至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逐年放缓。
年,香飘飘全年营收37.61亿元,同比下滑5.46%;净利润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下滑1.75%。其冲泡类产品的营收约为30.67亿元,即饮类产品的营收入约为6.57亿元,两大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0.61%和18.35%。但即使是其冲泡类产品的毛利率,和奈雪的茶超过60%的数据相比,也仍然是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在年,香飘飘销售的冲泡类奶茶销售杯数上升到13.7亿杯,但已经没人有耐心数它绕了地球多少圈了。
在年,香飘飘也仍然未能扭转业绩颓势。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营收19.74亿元,同比增长4.29%;净利润仅为万元,同比下滑11.45%。在前三季度,奶茶产品成本为13.38亿元,同比增长12.75%。
根据东亚前海证券的研报,在年12月24日,牛奶的零售价为12.84元/公斤,年度同比上升了3.63%。在原料成本增长的情况下,香飘飘对定价较低、营收占比较高的冲泡类产品涨价,似乎已经成了“不得已”的举措。
但涨价就能“拉动”香飘飘的利润吗?
香飘飘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对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影响,加上成本上涨因素,本次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公司利润增长,调价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也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在大的行业市场变迁的背景之下,“短期涨价没有什么作用,虽然引起了更多人对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