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发生一起食用采摘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事件中,外婆、妈妈和一名3岁的孩子,祖孙3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家中吃了剩下蘑菇汤的2只猫也被毒死。
在我国蘑菇中毒发病集中在每年6~10月份,全年均有发生。
目前全国发现的食用菌有多种,但在这当中有多种是有毒的,在各大吃菌中毒的重灾区里,云南屹立在食物链顶端。其实除了云南,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都是我国毒蘑菇中毒的重灾区,其次为华南、华东地区,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最少。
为了更多地避免发生蘑菇中毒事件,云南消防特地做了一个宣传视频:
不过,可不只有“红伞伞白杆杆”的蘑菇吃了会躺板板,还有许多白伞伞白杆杆的蘑菇同样危险!
食用菌与毒蘑菇的区别是什么?
在英语中,我们通常把食用蘑菇称为“mushroom”,把不可食用或有毒的蘑菇称作“toadstool”。这两者之间有真正的区别吗?答案是:没有。即便在你的印象中,食用菌是一种在锅里咝咝作响的美味,而毒蘑菇则是你绝不想吃的、颜色鲜红、带有危险的白色斑点的东西,但这并不是一种科学上的区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外观长相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食用菌类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1、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吃!
2、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
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云南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历年来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而外形极为相似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却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难区分,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你会听说有人吃鸡枞中毒,鸡枞是无毒的,是因为误食了形态类似鸡枞的毒菌,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形态和鸡枞很相似,因此采食鸡枞要特别小心。
3、最好不要吃杂菌!
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4、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以色彩、有无汁或断面是否变色、是否生蛆或生虫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的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5、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
云南人最爱吃的见手青等牛肝菌未煮熟炒透会中毒,可能出现“小人国"幻觉。
6、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菌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
1、胃肠类型。
多数在食后2小时左右发病,快的10多分钟,主要症状是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水样便腹泻,不发热。这种类型病程短,恢复较快,一般不引起死亡。
2、神经精神型。
表现复杂多样,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四小时,病人产生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走路不稳,出现幻视症,还有可能类似精神分裂症。重症病人出现抽风、昏迷等。也有病人出现流口水、流泪、大量出汗、血压下降等。中毒病程为1-2天,很少死亡。
3、溶血型。
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达2天。最初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发病3-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肝区疼痛。严重者心律不齐、抽搐、昏迷。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4、脏器损害型。
最为严重,病情凶险,抢救若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病人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休克、昏迷、抽搐,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病人在病程中有的会出现假愈期,导致误诊误治,如经过积极治疗,可痊愈。
5、日光皮炎型。
潜伏期24小时左右,在手指、脚趾、上肢和面部出现皮疹,甚至疼痛、肿胀。
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视力模糊,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远离毒蘑菇的两个“黄金标准”
第一金标准:
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第二金标准: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万一中毒怎么办?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一旦病情危重,就算来到经验医院救治,抢救成功率也不高。
另外,小编提醒大家,除了毒蘑菇还有这些有毒的植物有可能会被误食,大家要小心分辨哦!
(请左右滑动观看)
所以,好奇的人可千万不要尝试,不要在危险的边缘大鹏展翅,追求一时的好玩,后悔莫及!
来源:蝌蚪五线谱河南疾控医院部分图片来源:微博龙立新Aaron特别推荐
鸳汉方咽扁贴
清嗓护喉益肺.7元/买三送一(4盒)优惠49.9元.5元/买五送二(7盒)优惠99.8元酸梅汤
平肝火、滋阴润燥、解油腻、健脾开胃
买二盒减10元并赠送洋槐蜜体验装
两盒盒仅需69.8
买三盒送一盒并加赠云南古法老红糖
四盒仅需.7
扫一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