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毒为何物?
古龙先生说:
“七巧化骨散”最毒
金庸先生说:
“金蚕蛊毒”最毒
琼瑶阿姨说:
人间最毒,是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要我说
最毒不过
这碗近日上了热搜的“酸汤子”
悲剧发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
10月5日早上,王某一大家12人在一块聚餐,家里长辈9人都吃了自制的东北传统美食——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到了中午,9位吃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身体不适,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医院。而3个年轻人因为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吃,逃过一劫。
截至10月12日,8人抢救无效身亡,还有1名还在抢救中......此前,经医院化验检测,这家人当天食用的食物当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最新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这也太吓人了!很多小伙伴都以为,食物中毒顶多就是上吐下泻,根本想不到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虽然目前对中毒原因还有一些争议,但黄曲霉毒素本身的确有毒。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天天会见到的食物,吃法不对或保存不当,就可能被一些毒性极强的真菌或细菌污染。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
自制腌菜
腌菜清脆爽口,而且工序也并不复杂,很多人都喜欢自己在家做。但是,自制的腌菜很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发酵品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不过,工厂生产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质检部门也不是吃素的。这些都保证了市面上流通的产品的安全性。然而自制食品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亚硝酸盐中毒的新闻常常见报。
亚硝酸盐在适宜条件下能生成一种I类致癌物——亚硝胺类化合物。而亚硝胺类化合物与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除了腌菜,自家做的腌肉也有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但平时做菜时简单腌一会儿就下锅的情况,可以不必担心。
!
未熟透的四季豆
四季豆在家常菜中出现频率很高,但它也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等有害物质,没充分做熟的话,这些物质就会导致中毒。中毒后会产生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心慌、胸闷、冷汗,四肢发麻等症状。
但也别因为这个就从此拒绝四季豆。想要预防中毒,注意以下这3点就行:
购买时,选择鲜嫩的,不要老的。
烹调时,尽量选用足够时间长的高温加工,避免采用凉拌(温度低)、爆炒(时间短),应尽量煮熟、焖透。
吃的时候,确认四季豆失去原有的鲜嫩色,并且吃起来没有豆腥生味。
!
发芽、青紫皮的土豆
未成熟、青紫皮或发芽的土豆,含有非常高的有毒成分「龙葵甙」,其含量是普通土豆的5~40倍,极易造成中毒。这种物质会引起咽部瘙痒或烧灼感,胃部烧灼样疼痛,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要怎么预防中毒呢?
不吃未成熟、青紫皮、发芽的土豆。
买回来的土豆不及时吃掉的话,需低温储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
土豆长出少许芽时,特别是嫩芽,必须要彻底挖去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不过保险起见,还是扔掉吧。
充分加热,煮、炖、红烧着吃,烹调时加醋,都可以加速破坏龙葵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久泡的木耳
木耳本身并没有毒素,但如果它在水里泡的时间过长,再加上天气潮湿、周边环境不干净(比如浸泡容器没洗干净、留有食物残渣),木耳本身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大量繁殖,分泌出剧毒的“米酵菌酸”。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毒症状类似于误食毒蘑菇中毒,常引起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发泡木耳最好用热开水,热水会缩短发泡时间,减少木耳被细菌污染的机会。
!
自制豆制品、未热透的豆浆
豆制品也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但一旦如果制作或食用方法不当,后果也是最严重的,总有致死事件见诸报端。
肉毒毒素,一丁点就致命
与之前提到的几种不同,豆制品中毒主要是因为肉毒毒素。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已知所有化学和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物质之一。它对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克。也就是说,1千克的肉毒毒素结晶就足够毒死全世界所有人口(事实上可毒死亿人)。
而自制发酵食品正是它的常见来源。
自制豆浆没热透,也会引起中毒
很多人不知道,用普通的锅煮豆浆煮到80℃左右,会有很多泡沫上浮,好像煮沸了一样,但其实是「假沸」现象,这时候的豆浆并没有充分加热。
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血球凝集素、脲酶等内源性的生理活性成分,如果未经加热或加热不充分使它们失去活性,就会引起食用者头晕、恶心和呕吐等中毒现象。
要怎么预防中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议,豆浆加热至少在95℃温度5分钟以上,确保没有豆腥味儿也没有泡沫时,等到不太烫的温度了再喝。
图片来源于网络用豆浆机的就不需要担心了,因为程序温度有智能设定,可以一键搞定。如果是超市买的豆浆粉,一般已经过了热处理杀菌,热水冲调后尽快喝完就好。
自制豆浆如果一次没喝完,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再次饮用时也一定要充分加热杀菌,确保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物安全关乎生命,
日常生活必须要注意食品安全,
霉变、过期食物千万不要吃!
本文内容参考自黑龙江日报、丁香医生、人民日报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经波威控股媒体中心整理编辑,如有异议,请联系删改。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