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要点(赶时间?只看要点就够了!)
1“孕妇煤气中毒靠糖水救回性命”的报道存在误导。如果是煤气中毒,抢救患者的第一要务是把患者移到通风处,喝糖水没有用。
2如果不是煤气中毒,而是低血糖或急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昏迷,喝糖水也没什么效果。
3处理“煤气中毒”和“喝糖水”之间没有医学关联,媒体报道要多咨询医学专业人士的意见,别把错误知识当成创造奇迹的手段传播。
查证者:胡远东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春节期间看到一则新闻在不同媒体平台出现了多次,《孕妇煤气中毒昏迷家中,他用一碗糖水救回两条人命!》,说的是广东某地一位孕妇在家中洗澡后晕倒,疑是煤气中毒,出警的民警同志急中生智,灌下去一碗糖水,不久后这位女士就逐渐恢复意识,医院继续抢救后母子平安。
看完新闻首先是佩服现场民警的热心和责任心,不过媒体报道这件事情的措施在笔者看来也有很多不妥之处。比如“他用一碗糖水救回两条人命”、“煤气中毒的患者,喝了一碗糖水就精神了”,这些表述很容易让人以为喝糖水是煤气中毒的有效急救手段,实际上煤气中毒时喝糖水不但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可能好心办坏事。
首先,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的几百倍,大量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后,原本需要血红蛋白作为载体输送的氧气就没办法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导致发生缺氧。
如果新闻中的当事人是煤气中毒,那么抢救患者的第一要务是改变环境,把患者移到通风处,吸氧,提高体内氧含量、避免吸入更多一氧化碳加剧中毒,医院做高压氧等治疗。
在本则新闻中,现场民警采取的第一措施“立刻打开门窗加强对流通风”是非常正确的。
其次,从新闻中的描述来看,患者“在洗澡后出现头晕、呕吐,然后就昏迷不醒”,除了煤气中毒,还有很多种疾病都会导致这种情况,比如严重低血糖昏迷、洗澡时外周血管扩张导致的急性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出血或脑梗塞等等。
在上述这些疾病中,补充糖分只对低血糖有治疗作用,其他的疾病都不需要补糖,而即使是低血糖导致的昏迷,也不应该通过灌糖水的方法来治疗,因为在昏迷时气道和食道之间的保护性反射机制消失,灌进去的糖水很可能误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
因此,复盘这则新闻:
1、患者真的是煤气中毒或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其他问题,但程度不严重,移到空气流通处平躺一会儿就自然好转了——没必要灌糖水。
2、患者是低血糖,没完全昏迷,灌糖水能自己喝下去——“煤气中毒”的判断有误。
总之,处理“煤气中毒”和“喝糖水”之间没有医学上的关联,但笔者也并非要苛求民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对煤气中毒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而是希望媒体在进行此类正能量新闻的报道时,也能多咨询医学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再把“煤气中毒昏迷时可以灌糖水”这类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错误知识当成创造奇迹的手段传播给更多人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 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一根缝衣针就能救命?
脑血栓、心脏骤停、哮喘
一扎就灵?
点击“小程序”,即刻知道答案
有更多问题求较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较真查真假
“搜索”+“提问”
了解真假,你比别人快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