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养殖动物的中毒与解毒之二什么是

什么是毒物?

通常,我们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质称为毒物。

简单的说毒物就是可以引起中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毒物,能否引发中毒只是量的区别。所以物质达到一定量,都有可能引起动物中毒。

同时,一种物质是否有毒,不仅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还取决于动物接受这种物质的数量、途径、次数以及动物的种类和机体状况等。

毒物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毒物和外源性毒物。

内源性毒物,指在动物体内形成的毒物,主要是机体内代谢的产物。它们在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由于自体解毒机制或排泄作用而不会发生毒性作用。

外源性毒物,即环境毒物,种类颇多,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常随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如地壳变迁、气候、降雨量、动植物和人类的活动等)而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进入动物机体的毒物,致病作用往往较强,有的还能促进内源性毒物的形成,加重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过程,因而外源性毒物对动物中毒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水产养殖系统中,引发养殖生物中毒的外源性毒物来源有以下途径:

饲喂

养殖动物主要靠摄食人工饲料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一些存在于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人工投喂的过程,进入动物体内。投喂过程中的残饵和代谢废物降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由此进入养殖水域。

环境投施

高密度养殖中,为了防病治病,改善养殖水环境,投放的渔药、杀虫剂、除草剂、及各种水处理剂。这些化学物质自身累积达到一定量或者降解的中间产物/终产物,也有可能转化为有毒有害物质。

环境污染

(1)、排放到环境中的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物质;

(2)、其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3)、生活垃圾。

这些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水、土壤,进入养殖水域,污染水产养殖系统。

毒物的吸收途径

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环境中,有着自身的生理特点,所以不论是哪种毒物,对常见水产养殖动物来说吸收途径无外乎以下三个:

1、鳃吸收:动物在池塘中不断的滤水、吸入;

2、摄食:有害的藻类、霉变饲料、塘底腐败物质等经口进入动物消化道;

3、体表吸收。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z/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