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非常食粹”订阅我们:)
生姜虽然好处多多,但也并非每个人在夏天只消多吃姜就什么病都不得了,作为一种日常食材,生姜也要辨证用之,才能有益于健康。
作者:非常食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古以来中医的学说和民间都有“生姜治百病”之说。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在中国社会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养生常识。
缓解疲劳,健胃增食欲
在炎热时节,食用生姜可缓解疲劳、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此外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黄色食物,黄色属土,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能够健脾胃,助消化。
发汗解表
暑天,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用,这一凉一热极易让人患上“空调病”,诸如风寒感冒、呼吸道感染和拉肚子等,而生姜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提神醒脑
中医认为生姜还能够“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如果发生昏厥这样的严重中暑症状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够排汗降温、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兴奋,从而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也是大有裨益的。
姜的吃法很多,可以喝姜汤,吃姜粥,炒菜、炖肉或煎鱼时作为佐料,还有年轻人喜欢的治感冒神器——姜汁可乐;拌饺子馅时加点姜末或黄姜粉,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醒胃开脾、提神、助消化等作用。夏天吃凉食物过多或在吃海鲜如:螃蟹、鱼虾时要多吃姜,有解鱼虾之毒,散海鲜之寒的作用。
不过,姜既然有着如此多的药理作用以及保健养生的功效,就应该格外注意它在用法上的讲究和禁忌,非常食粹帮你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不要去皮。很多人在食用生姜的时候,将生姜皮去掉。殊不知,生姜皮也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止呕解毒的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在烹饪中使用生姜最好留皮以免上火。通常情况下,加入菜肴中时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这样可以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
●生姜早晨、中午吃最好。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入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民间也有:“早喝姜汤,如同参汤;晚喝姜汤,如同砒霜”的谚语,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生姜药用时要分清病症的寒热。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不要吃变质的生姜。
生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黄樟素,这种物质被胃吸收后很快会到达肝脏,可造成肝细胞普遍中毒变性,甚至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特别对肝功能不全者影响更大。如果肝脏病患者误食烂姜,不但会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甚至还可能会危及生命。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
夏季天气炎热,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生姜并不宜多吃。过多的姜辣素经消化道吸收后由肾脏排泄而刺激肾脏,并可造成口干、喉痛、便秘等。
写在后面
非常食话
生姜虽然好处多多,但也并非每个人在夏天只消多吃姜就什么病都不得了,作为一种日常食材,生姜也要辨证用之,才能有益于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