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承宗琴声穿越了时期图

殷承宗:琴声穿越了时期(图)

1960年代末,殷承宗为京剧《红灯记》伴奏

2006年,殷承宗演奏会,为《红灯记》选段伴奏

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优秀钢琴演奏家;

他在上世纪60年代面对不准弹钢琴的亡琴论,勇敢地将一架钢琴搬到了天安门广场演奏,一鸣惊人;

他用钢琴伴奏《红灯记》,成功改编冼星海的名作《黄河》,震动了一代中国人

虽然,他早早移居美国,但是不管在何地演出,他总是说:我是中国钢琴家殷承宗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12月28日,著名钢琴大师殷承宗将来省城,为广大乐迷献上听古典的浪漫奔腾的旋律殷承宗钢琴独奏新春音乐会。为了提早了解这位传奇人物,10日本报独家采访了66岁的殷承宗。

一生挚爱从3岁开始

殷承宗的钢琴之路与很多人不同,在12岁前,他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钢琴专业训练。但让人惊奇的是,这位在钢琴学习中纯洁靠摸索的少年,居然在9岁时就举行过独奏音乐会。

我的姑夫林文庆(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在离开厦门去新加坡前,把1架钢琴留在我们家。从3岁开始,我就对钢琴非常感兴趣,那时候虽然还不识谱,但在家里听唱片后,我就会在钢琴上试着找那些音,每次还都能找准,也许自己在音乐方面确切有天赋。说到自己与钢琴的渊源,这位大师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顺手弹出了几个音符。那些零碎的音符顺着麦克风传过来,恍如让看到了那位3岁孩童抚琴时的模样,可爱、认真而执著。

9岁那年,殷承宗的姐姐给他找了位老师,勤奋的他居然用功到把琴弦都弹断了。姐姐一气之下,将钢琴锁起来,他便趁中午放学休息的时间,跑到他人家里练琴。很快,9龄童殷承宗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手写海报贴在了鼓浪屿的大街小巷里,300多张门票立刻被抢购一空。一场钢琴弹下来,殷承宗不但赢得了满堂喝彩,还一次性解决了家里9个兄弟姐妹的学费问题。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走出鼓浪屿。殷承宗更加努力地练琴,12岁那年,厦门音协资助了他25元学费,让他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学。因而,殷承宗依依不舍地告别泪流满面的母亲,咬着牙拿起箱子头也不敢回,坚定地走向自己的音乐梦想。

夹缝中也要弹钢琴

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殷承宗得到国家选送进修的机会,进入前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进修。并在当时的几项国际大赛上都获了大奖:1959年,维也纳世界青年钢琴比赛第一名;1962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

但是,个人能力再强,也得从属于时代背景。殷承宗轻轻叹道,我遇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带着一腔艺术梦想回国的他,却被国内的亡琴论打蒙了,钢琴作为典型的西洋乐器,被很多人否定。他和其他学琴的年轻艺术家,只能改改民歌,弹弹革命歌曲。

殷承宗在夹缝里想出种种方法,尽最大努力不阔别钢琴。有4年时间我没有登台演出,那时我非常渺茫,非常痛苦。其实,不能登台演出其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最苦恼的是,不能接触钢琴。那时候,我用脑子练琴,把之前弹过的曲子在头脑里重复。畏惧手指变形,我就每天撑手,每天夹着吃饭的筷子在窗台上弹奏。十个月下来,我的手居然长大了,原来10度和弦弹不到的地方,后来都能弹了。

在那个特殊时期,北京有很多思想宣传队,他们常常到街上唱歌、舞蹈。当时我就想,自己也可以把钢琴抬出来演出,用钢琴为这个时代服务。殷承宗说到做到,在1967年5月,他组织了一个小乐队,把舞台放到天安门。我们想用弹琴的方式贴近人民群众,让钢琴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那天,卡车拉着钢琴走到南池子附近就不准继续前进了,因而我们四个人一直抬着钢琴,把钢琴抬到了金水桥边,然后开始演奏。当时,有很多围观大众,看着大家认真收听的表情,我很受鼓舞,知道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也知道这西白癜风原因洋乐器仍然可以在人民群众中立足。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把钢琴搬到天安门,但殷承宗的大胆举动并没有惹出麻烦,反而1弹成名,继而成功改编了京剧《红灯记》,用钢琴来给这个传统的样板戏伴奏。

从《红灯记》到《黄河》

提起自己的成名经过,连殷承宗自己都觉得偶合。在天安门演奏钢琴时,一般都是让观众来点曲目,当时就有位观众提出,能不能用钢琴弹段京剧。我开始想,这怎样可能?京剧那末复杂,唱念做打样样齐全,用钢琴怎样可能体现那种多重的打击乐,更何况我对京剧一窍不通。虽然有很多顾虑,但是既然我下定决心要用钢琴来为人民服务,就要尽力去满足观众提出的要求,因而我迅速到京剧团取经,认真记录每一个音符,连夜写出了《沙家浜》沙奶奶斥敌的那一段。第二天便找了个会唱京剧的人,到天安门又弹又唱,效果不错。到了第三天,观众将近上千人,现场反应很热烈。殷承宗现在回忆起昔日的创作情形还感慨万千,为了在钢琴曲中融入京剧的味道,他看了整整一个月的京剧《红灯记》。

钢琴伴唱《红灯记》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毕竟是伴唱,钢琴还是配角,要站住脚的话还是得有一部协奏曲。所以殷承宗想到了改编冼星海的名作《黄河》。为了创作钢琴协奏曲,殷承宗不但亲身去陕西和山西体验生活,乃至在黄河边上拉纤。看着滚滚黄河水从身旁奔腾而过,激荡的音符在他的心中久久回响,因而这曲使人振奋的《黄河》协奏曲在他的琴盘上一气呵成。

能将冼星海的《黄河》奔腾在琴键上,这无疑是殷承宗最大的成功,周恩来也曾在凝听后激动地振臂高喊:星海复活了!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语,被殷承宗看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给中国乐曲1本国际护照

为了寻求自己的钢琴梦想,上世纪80年代初,殷承宗和家人陆续到了美国,最初的日子与《北京人在纽约》里,姜文演绎的那段艰苦生活类似:干杂活,找工作,给他人打扫房间但他从未放弃过钢琴。终究,殷承宗凭仗自己的演奏才华在纽约站住了脚,住在最繁华的曼哈顿,仅仅半年后便在卡内基音乐厅开了个人独奏会。

殷承宗说过,他到美国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到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殿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会;第二是要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钢琴家;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向美国和世界的听众介绍中国的钢琴艺术,给他们弹奏中国乐曲。虽然这三个欲望都已实现了,但对向来寻求尽善尽美的殷承宗来讲,第三个欲望照旧是他心中的痛:1986年我去美国时,一心想要在西方的舞台上演奏我们东方的古典乐曲,但这个欲望直到2000年才实现,可以说我为这个欲望奋斗了将近20年。据殷承宗介绍,在之前的演奏会中,唯一一两首是中国乐曲,而当中国乐曲唱主角时,他非常激动,演奏期间频频落泪。现在,中国乐曲在西方音乐厅常常亮相,无论是《红灯记》还是《黄河》,和《茉莉花》和《春江花月夜》,都备受国外观众的爱好,而殷承宗也正是凭仗自己的努力,给了中国乐曲1本国际护照。

郎朗是他的学生

3岁学琴,9岁夺得全国钢琴比赛冠军,如今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的成长经历仿佛与殷承宗有着相同之处,也许就是由于这类机缘偶合,郎朗与殷承宗之间在偶然当中有着必定的联系。

郎朗是我的学生,我还领他去美国参加音乐夏令营,帮他在美国举行音乐会。他很有音乐天赋,能力非常强。在殷承宗收过的学生中,只有两个是一钱不受的,一个是俄罗斯青年演奏家,另一个就是郎朗。

1995年,殷承宗在中央音乐学院讲课,郎朗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此地听课。第一次见郎朗,殷承宗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位小胖子,郎朗挺招人喜欢的,虎头虎脑的,特有生气。说实话,见到他时我就像看到自己小时候,尤其是他在弹琴时,那份投入,那份豪情,那份乐感,勾起我很多年少时的回想。后来,只要我有讲座,郎朗和他的父亲就不会缺席,从北京到沈阳,从山东到广州,父子俩坚持不懈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因而便收郎朗为徒。原来,正是有了殷承宗的培养和推荐,才成绩了在国际舞台上的郎朗。

如果没有钢琴你会做甚么?

没法想像,可能我甚么都不会做。

这就是这位钢琴大师的回答,简单而真诚,由于钢琴就是他的全部,乃至生命。28日,让我们与殷承宗相约,同享天籁之音。

本报 孙轶琼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z/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