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土三七中毒不可逆,千万别乱用

?

三七又名田七,为伞形目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三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

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加上三七价格一路走高,有些人就用土三七顶替三七。土三七和三七,虽一字之差,但作用相差很大。土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故又名菊三七。《中药大辞典》记载该药有破血散瘀、止血、消肿的功效,此为与三七相似之处。然而,土三七内含吡咯烷类生物碱成分,如菊三七碱甲、菊三七碱乙等。毒理学研究表明,土三七可损伤肝窦和肝小静脉内皮细胞,出现肝小静脉管腔狭窄,血流障碍,损伤肝细胞,使肝脏纤维化组织增生,引起肝硬化,其肝损害程度与摄入总量和人体对其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另有研究认为,土三七所含的双稠吡咯生物碱能降低肝细胞RNA酶活性,减少RNA合成,使DNA横向断裂,从而导致肝细胞坏死。款冬花、泽兰、佩兰、软紫草、硬紫草、千里光等含有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或双稠吡咯生物碱具有更大的肝毒性,如果土三七与这些中草药合并使用,将会加重肝损害程度。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一些受到肝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肝移植来维持生命。

医院的吴玉华等学者,对该院近5年接诊的9例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总结认为,对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这种中毒史明确的患者,预防更重于治疗。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病例虽然目前在我国报告总数仅有百余例,尚属稀少病例,但如果不加以重视,病例会越来越多,若诊断与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特提出三点建议——

加强民间草药安全使用教育基层医务工作者应向当地村民大力宣传土三七毒性,不提倡进食。同时不提倡使用未知药性的民间草药,即便使用民间草药也要在当地有经验的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医院收治的9例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均来自江苏南部茅山老区经济尚不发达地区,可见提高农村村民医疗保障水平及安全用药教育很重要。

注意土三七与三七的鉴别使用在偏远农村有些村民自家栽培、采集、使用土三七,不少村民误将此作为三七使用。现将正品三七与土三七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从植物来源上可以区分:主要从植物叶形和花形来看,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红色的;而菊科土三七的叶形较小,叶子沿着茎对称生长,花显黄色,并呈头状花序。从药材性状上可以区分:三七根呈类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至棕黑色,具蜡样光泽,顶部有根茎痕,块根表面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断续的纵皱及支根断痕,质坚实,打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中心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凉而后回甜,并有人参样特有气味(含有人参皂苷类成分);土三七根茎呈拳形团块状,长3~6cm,直径约3cm,表面灰棕色至棕黄色,鲜品常带淡紫红色,全体具瘤状突起,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面有细根或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灰黄色,鲜品白色,气无,味淡而后微苦,无人参样特有气味。

三七

土三七

注意肝小静脉闭塞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了解,接诊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既往用药史,发现有类似病史且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时,应及早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及对症支持治疗。特别是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发现服用土三七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要医院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有效提高肝小静脉闭塞症治愈率,控制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死亡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来源:吴玉华,武谦虎.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13(35):-.

欢迎投稿!切勿一稿多投!

-

投稿信箱:yydb

vip..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z/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