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绵阳一孩子被喂过量药剂中毒老师和家长

11月18日报道16日,四川绵阳当地出现一起药物中毒事件被曝光在网络上,绵阳安州区实验幼儿园老师帮忙给一名三岁孩子喂药时,错把3.5毫升喂成35毫升,提升了10倍剂量,最后导致孩子中毒。

  17日,据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孩子中毒的真实情况是家长在登记用药量的时候错将3.5毫升写成35毫升,少写了一个点,结果本该是家长的过失,让老师承担很多舆论,家长在看到登记表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认为老师没有及时跟家长核实,是缺乏责任心,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孩子生病在校到底谁负责

  按理来说,孩子在幼儿园内是应该老师负责照顾,孩子出了问题应该由老师负责,但是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不是专业的医生,不可能对药物剂量做到非常了解,接受家长的叮嘱,也是按照家长要求做事,老师已经尽义务。孩子生病本该就不能让外人负责,当地教育局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中毒孩子母亲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老师还问了是不是35毫升,家长的回答也含糊不清,一位称职的家长对孩子的用药都不清不楚,却将矛头指向老师,指责老师的不是,网友都替老师感到委屈。

  一个家长将生病的孩子交给幼儿园老师去照顾,幼儿园中那么多小朋友都需要照顾,老师也不是专职的保姆。有很多幼儿园给孩子喂药都很谨慎,有些幼儿园需要家长先将药物交给生活老师,口头交代使用剂量和方法,家长还需要在服药情况登记表上登记签字确认;有的学校对确实需要喂药的儿童需要家长跟幼儿园委托确认,医院处方,一般药店的非处方药或者保健品不负责代喂;还有学校在儿童需要喂药时间可以接回家喂药,服药完之后再返回校园。幼儿园的这些做法也是避免儿童服药出现问题而担责。

  如何避免老师喂错药情况

  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幼儿园是没有义务帮孩子喂药,在幼儿园教师工作职责中也没有明确要求代喂药的规定,老师也不是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如何才能保证老师不给孩子喂错药呢?首先孩子如果生病,身体调理要放在首位,可以让孩子在家休息,而且也避免了孩子在幼儿园引发交叉感染。

  孩子生病喂药,家长最好是待在身边,建议不要将药物带到幼儿园,可以在孩子需要喂药期间将孩子接回家,或者自己到幼儿园给孩子喂药。

  英盛观察认为对于幼儿园喂错药事件,部分家长认为学校需要多一份责任心,同时学校应该配备保健医生和专业护士,这样做可以对一些简单药品医生会有所了解,也不会弄错。学校应该加强老师医护方面的知识面,孩子能服用的剂量一定是很少的,遇到家长登记过失的时候,用心的人老师都会发现,多向家长核实。当家长和学校之间争论谁对谁错的时候,孩子是无辜的,目前中毒孩子已经经过洗胃,没有生命危险。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z/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