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车上卖“高价”盒饭开始,到如今的高铁奶茶,网友们对铁路系商品的吐槽从来没有停止。
自“高铁奶茶已上线”的话题冲上热搜,已经有5亿阅读了,点赞最高是一位乘客的评价:“价格高、味道差,还不如一块钱的香飘飘茶包”。
请问这条点赞量4.1万的评论里,有多少人是真正品尝了奶茶呢,无非也是道听途说,其实这里大多数人依旧停留在自己的“刻板印象”里。
26元一杯的奶茶,如果是在街头,你认为贵没问题,但是出现在高铁上,我想说这个价格不仅不贵,而且太便宜了!
因为你坐高铁,是国家往里贴钱的!
根据《人民铁道报》公开的数据,中国高铁平均成本约为1.3亿/公里,这还不算开通后的人力、维护等费用,而票价更是国际最低。
从东京到京都大概公里,日本票价为人民币元,而在国内几乎相同的距离,从北京到济南公里,二等座车票是元。
再举一个西方铁路线的例子,美国的火车票价和机票类似,采用的是浮动价格,相似距离从波士顿到纽约保守计算需要人民币-元。
中国每年出售的所有火车票收入,可能连整个运维成本都不能覆盖,更不要说什么盈利了。
所以每一个选择高铁出行的中国人,走的每一公里,都在享受着隐形的国家补贴。
看到这,千万别跟我扯西方“我是纳税人”那一套所谓的自由做派,如果按照完全的自由市场规则,票价和成本挂钩,中国会有多少人坐不起火车呢,身在福中要学会知福、惜福。
从这个角度看,还觉得40元一份的盒饭贵吗,这里的比较对象不再是其他外卖了,而是国家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没有强制消费、没有捆绑销售、也没有其他附加收费,你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买,没有人强迫你。
但骂的人依旧口吐芳华,因为他们的双眼只是紧紧盯着那一盒平平无奇的饭菜,不愿也根本看不到其他地方。
回到26元的高铁奶茶,如果你一开始想到的是一点点、蜜雪冰城和喜茶之类的,那文章前面的内容就等于都是废话了。
卖奶茶这一行为,其实是一次贴近旅客并探索除票价之外营收方法的尝试,本质是值得鼓励的。
至于网友们吐槽的其名字“那个女孩”不好听,容易让人尴尬的说辞,还有味道太淡之类,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了。
首先这个名字很有“互联网”的那股劲,想必是要努力贴合现在的年轻人,又要想办法突出铁路元素,所有最后弄了个有点“不伦不类”的名字。
但其实无伤大雅,当女乘务员手拿奶茶的时候,这个画面还是温馨、喜感都有的,不拘一格嘛,让高铁年轻一把挺好。
其次是味道,这个就是仁者见仁了,一个口味永远无法迎合所有的人。
但作为“那个女孩”奶茶的运营者,味道的好坏是核心,好不好喝不是自己说了算,看来在推出产品的之前,显然自己的功课做得不是很充分。
总之,高铁的这次尝试,最大的“敌人”不是价格、甚至不是质量,而是长久以来人们对高铁物价的刻板印象。
就像北京地铁票价从全程2元,到分段计价一样,吐槽的人大都只看到自己失去的,而没有看到自己已经得到了什么。
如果在高铁上,我看到有司乘人员卖奶茶,也许我还是不会买,但是我也不会在没有实际根据下就无脑吐槽,人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你会买一杯高铁奶茶吗?
能看到最后,你一定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