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回暖、雨水增多
湖南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期
截至目前
今年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
已发生6起,发病19人
暂无死亡病例
近日,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误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1-
湖南省食安办紧急发文敲响毒蘑菇警钟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有毒无毒蘑菇仅凭肉眼难以辨别,一旦误采误食,发病急,病死率高,对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极大。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当中指出,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的同时,统筹抓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和宣传工作,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宣传预防、应急救治、防控保障等机制,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大幅减少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在湖南,农村地区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的中老年人群需要引起重视。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发病主要在农村、家庭,其防控重心在乡镇村组,有效手段是宣传教育。《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各级食安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宣传、教育、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协调联动,立即部署启动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宣传工作。《通知》要求加强对食品和食用农(林)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教育督促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加工、经营有毒的野生蘑菇。特别盯紧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等重点场所,督促加强对学校和托幼儿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场所和A级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加强对群众自办宴席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厨师的教育培训,严禁非法采购加工食用野生蘑菇。采取定点救治、对口帮扶、远程会诊等措施,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蘑菇中毒诊断、救治能力。-2-中毒后“假愈期”干扰判断潜伏较长约6-12小时部分市民盲目自信仅凭外形难辨毒性
专家介绍,剧毒野生蘑菇之所以吃倒那么多患者,一方面毒蘑菇仅凭肉眼难以辨别,而很多人又盲目自信,认为毒蘑菇祖祖辈辈都吃,以前从未中毒,所以凭“经验”继续采摘食用,但实际上蘑菇的传播是靠孢子、靠风,今年这一块地没有毒蘑菇,但来年就不一定了。
其次,也与其“狡诈”的性情也有关。首先,它外形上没有艳丽颜色,显得非常普通,与常见可食用野生蘑菇难以区分。可它的毒素特别狡猾:大多数毒性野生蘑菇,在食用后两小时内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但误食灰花纹鹅膏后,一般发病较慢,潜伏期长达6至12小时。
其次,中毒初期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经过救治病情还会稳定或好转,给人治愈假象。但后续若是再发作,往往情况加剧,致死率达60%以上。
-3-
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记住我省最容易引发中毒的
三种毒蘑
↓↓↓
灰花纹鹅膏
裂皮鹅膏
亚稀褶红菇
其实在一起又一起鲜活悲痛的案例面前
专业人士和患者家属提醒
防止野生蘑菇中毒的最好方式
就是压根不要采摘食用
-4-
不小心吃到了毒菇咋办?
医生建议
第一步就是马上催吐
救治方法
↓↓↓
1.催吐、洗胃、导泻
如果在吃了毒蘑菇后30分钟到6小时内洗胃抢救就能脱离危险。一旦超过6个小时,死亡风险就会很高。一般情况下,要及时催吐、洗胃,洗胃后成人灌入活性炭,吸附30-60分钟后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
2.对症与支持治疗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
3.解毒剂治疗
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钠)对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有一定疗效。
4.透析疗法
适用于危重症肾衰竭者,或对大多数毒蕈生物碱的清除有一定作用。
尽快就医!
目前,我省加强了对毒蘑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疾控联动,逐步把全省医疗单位纳入监测体系,专业指导监控各地蘑菇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尽力降低伤亡人数。
赶紧告诉身边的人!
来源
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红网、芒果都市
编辑
官铭
猜你喜欢
?留学生要不要回国?听听专家怎么说
?
湖南人工会的特别慰问来了!每人不超过元的消费券,还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