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6这个世界的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

白癜风前期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看这篇书评之前,我希望你能牢记一句话——任何法则都有意外,但是了解法则有益无害。以及另外一句话——刺激之下,人们会做出反应,所有人,只要刺激(或者说诱因)合适。牢记这两句话,有助于你理解这篇关于《魔鬼经济学2: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的书评,以及这本书本身,同时,不至于让这本号称会让你“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的书中诸多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让你的大脑彻底浆糊(我没有在危言耸听,看我严肃脸)

哪有什么底线,不过是刺激不够

我就是那个传说中洗完手还要接水冲一下水龙头才会用手关水龙头的处女座,所以当我第一次在单位洗手间看到有位漂亮的女同事上完厕所不洗手施施然离开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震惊了!然而,《魔鬼经济学2》告诉你,不仅有漂亮的女同事会上完厕所不洗手,我们印象中,对卫生最应该有苛刻要求的人——医生,他们的上完厕所后的洗手率甚至还不到50%!

我们大部分人应该都认为,从幼儿园就开始的“饭前便后要洗手”教育,应该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往往也相信,通过教育,我们就能以最合理的方式避免最危险的行为,然而,目标和结果很多时候都是有差距的。比如酒后驾车,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道理我都知道,可是我做不到啊!

其实哪里有什么做不到,只不过诱因不够罢了。上面说的医生洗手率不高的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医生不洗手感染的并不是他自己,他洗手的动力不足。医院用一次医生聚餐后的手掌做了细菌培养,然后将一张满是细菌的手掌照片作为电脑屏保,这种直接的刺激导致该院医生洗手率直接飙升,几乎达到%。至于酒后驾车,我有个朋友,从来不信这个邪,认为自己技术好、也够机灵,不会出车祸,也不会因为开车歪歪扭扭会被交警抓。然而,在某次酒驾被抓扣押了半年驾照后,从此再也不酒驾。

知、行从来就是两码事,尤其是涉及到个人行为的时候,这很悲哀。但是,正如书中所说,“人就是人,刺激之下,人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人几乎总能受到影响或控制,进而变好或变坏,只要你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再回到我的本职工作上,我的本职工作是做企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是在做教育,教育消费者要为什么要相信我们的品牌、购买我们的产品。众所周知业内之前的成功案例脑白金,通过密集的广告轰炸将“礼品”这个概念教育到消费者形成条件反射,简直是没有办法不大卖。是的,也许你知道作为一个补品,让爸妈身体倍儿棒这个功效着实有待考究,但,逢年过节,总是要买点礼物的是吧,买啥不是买呢?爸妈这个收礼群体,最好的当然是送健康啦,多么顺理成章!重要的事心意!你看,知和行,又分开了。

数据才是重点

作为一个对照组缺失的情况下(毕竟没有另外一对老人和你父母身体状况相同、环境相同、心理健康程度相同,只有服不服用相同补品来作为实验对照),跟随大众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从众心理的诱因可以完败道德、社会和经济诱因,是的,你没看错,经济诱因都要屈从于从众心理。这就是为什么香飘飘奶茶上一波广告词是:一年销量连起来可绕地球*圈。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这么多人都在买了,你不加入吗?

当可以有对照组的时候,数据会告诉我们很多好玩的事情。而用数据说话,是经济学的原则。曾经网络上有个传说,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放在一起盲品,是分辨不出两者的区别的,这个传说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也不打算去用实验证明,因为,作为可口的死忠粉,就算味道一样,我也是会选可口的,喜欢,不需要理由。

经济学家们的实验当然不是可乐,是更高端更有传说价值的葡萄酒盲品。据说在高端人士界(我只能用据说,我又不是这个阶层,不曾亲眼目睹),仅靠一双眼、一张嘴、一个鼻子,就可以分辨出葡萄酒的产地、年份、种类,可以说是神乎其技了。然而,经济学家们就是喜欢拆台。在一个学术界著名品酒高端人士聚集的场所,有位不识趣的后进,用一瓶8美元的葡萄酒,跟另外两瓶美元的葡萄酒摆在了一起,其中一瓶美元的贵葡萄酒分为了两个醒酒器,让各位大师品鉴。品鉴结果:8美元的葡萄酒和美元的葡萄酒获得了非常接近的好评,而分装为两个醒酒器的同一瓶葡萄酒,获得了差距最大的分数。一位老学者在答案公布后,当场拂袖而去。

基于经济学家怀疑一切的原则,这个实验是否可信,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你我都没有在现场。那么,如何证明呢?当然是自己亲自来一场实验,比如,下次有人再给你说非82年的拉菲不喝的时候,建议你淘个类似的瓶子,装一瓶长城或者张裕。如果他喝出区别了,不一定说明上面那个实验是假的,你的实验是个案,如果你忘记了“规则之外”这句话,请翻到最前面看第一句话;如果他没喝出区别,恭喜你,省了一大笔钱,同时拥有了随时可以嘲笑他的把柄。

当然,作为一本命名为经济学的书,本书还是有很多经济学内容的,虽然并不都是那么严肃的关于国计民生的经济学,只是我认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更能说明书的主旨,知识点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思维才是关键。思维清晰,正确的知识,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基于实践出真知的原理,以上我说的内容请不要全信,毕竟我又不是公知,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最好的办法——自己看一遍这本书——《魔鬼经济学2: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

以上本人原创,首发公号:株株的闺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zd/14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