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炎热,降雨的增多,野生蘑菇也进入生长旺盛期。
野蘑菇,有的光鲜亮丽,有的质朴简素。入夏以来,我区天气炎热、雨水增多,野生蘑菇也进入生长旺盛期~!
近日,全国多地报道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野生蘑菇有毒无毒难以凭肉眼辨别,一旦误采误食发生中毒,往往发病急、病死率高,对生命安全危害极大。但总有小伙伴自持“眼光毒辣”,采摘一些野蘑菇回去食用,结果呢,医院了,吃掉了性命。
中毒案例中,多例患者均明确为误食剧毒类型的鹅膏菌,其中有一例中毒严重的患者,经抢救无效身亡。接下来就给大家扒一扒野蘑菇的“毒历史”。
1、蘑菇种类食用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吃起来鲜香可口。但自然界蘑菇的种类繁多,并非均可食用,在我国毒蘑菇就有约种。毒蘑菇又称毒蕈,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夏季蘑菇生长繁殖季节最为多见。
毒蘑菇!2、如何区分毒蘑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我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
一些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有毒无毒难以凭肉眼辨别,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依据民间经验辨别蘑菇的方法十分不可靠,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某些毒蘑菇与常见的食用菌长得太像,甚至连专家也无法通过外表识别。而且在野外各种蘑菇混生,无毒的蘑菇也可能沾染毒蘑菇的菌丝,即使你真的能“慧眼识菇”,采摘了无毒的蘑菇回家食用仍然会有中毒的风险。
除了学会鉴别方法
还需注意这些鉴别误区!
误区一:“在挑选蘑菇时不能挑颜色鲜艳的,有毒;颜色普通的没毒,可以挑选。”
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红菇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菌是毒蘑菇。
(你看上面的颜色平平无奇,外表不鲜艳也一样是剧毒蘑菇哦!)误区二:“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菌、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误区三:“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就是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的。”
“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变化,所以千万别信银针试毒的说法。
鹅膏毒素遇银器不会变黑
误区四:“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菌成熟后凋谢后腐烂同样会生蛆、生虫。
误区五:“其实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越毒的菌子做熟后,味道越鲜美?。”
一些毒蘑菇毒素(如鹅膏菌属)毒性强,具有稳定且耐热,耐高温的特性,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
3、毒蘑菇的毒性毒蘑菇的毒素的性质很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4、毒蘑菇常引起的不适症状食用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及视力模糊,就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必须马上就医,如拖延不治极易昏迷乃至死亡。
5、毒蘑菇中毒如何救治?“常见的毒蘑菇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较不常见的会出现神经错乱、胡言乱语等。一旦发生毒蘑菇中毒,应采取以下方法救治:
”1、呼叫救护车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催吐、洗胃和导泻。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3、补水。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4、防止窒息。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加盖毛毯保温。
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医院进行治疗,千万别拖延。
有人发生中毒后,凡同食用过同样医院进行检查。
保留剩余蘑菇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6、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毒蘑菇与食用菇外观相似,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就是:不采摘、不食用。
看完这些大家了解到毒蘑菇的危害了吗
千万不要被毒蘑菇美丽的外表欺骗了哦!
健康南宁疾控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