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预防毒蘑菇中毒,这群人搜山摆摊无所不

春雷一响,万物竞相生长。

随着气温日益攀升,温暖湿润的深圳,各种菌类植物破土而出,疯狂生长。这些茁壮成长的野生蘑菇有些含有剧毒,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于往年预防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工作经验,进入3月就开始以多种方式频繁进行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科普宣传。

宝安疾控·毒蘑菇中毒健康科普宣传

近日,宝安疾控走进郊野公园,在白毒伞出没频繁的凤凰森林公园广场,举办“珍爱生命,禁采勿食毒蘑菇”主题科普宣传活动,这也是宝安区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系列活动之—。活动通过趣味飞行棋游戏、毒蘑菇知识科普展、网红打卡、趣味答题等形式寓教于乐,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与,帮助市民牢固树立“禁采勿食毒蘑菇”健康教育理念,让“路边的蘑菇不能采”这句话扎根市民心中,从而达到杜绝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活动目标。

市民驻足参与·寓教于乐

宝安疾控

·

趣味

飞行棋游戏

毒蘑菇知识科普展

++++

据了解,常见的毒蘑菇有致命鹅膏、青褶伞、毒鹿花菌、鹅膏、黄盖鹅膏、日本红菇和多汁乳菇、日本类脐菇、肉褐鳞环柄菇、亚稀褶红菇等。其中白毒伞是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毒蘑菇,也是深圳最常见最致命的毒蘑菇之一。

宝安疾控·向市民科普毒蘑菇

·宝安疾控活动留影

白毒伞素以南毒王之称而闻名“蘑”界。仅50克的白毒伞,菌体的毒素含量,就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白毒伞常与藜蒴树伴生,郊野公园、路边绿化带较为常见。今年早在2月底就有白毒伞在郊野公园现身,宝安疾控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3月初开始宝安疾控工作人员就联合辖区内各景区、公园开始不断搜山,每次搜山都能发现白毒伞身影。

宝安疾控·搜山排查

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

误食白毒伞不会马上出现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为6—12个小时,最长甚至达到24个小时,患者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此后会进入一个“假愈期”,如不及时救治,就会进入肝损害期,出现严重的肝衰竭,最后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宝安疾控·凤凰山搜寻白毒伞

当前对误食白毒伞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及时催吐、洗胃等方法尽早排出毒素。据初步统计,自年以来,致命白毒伞在广东省已导致多人中毒,40多人死亡。广东省95%以上的毒菇中毒死亡事件都是它引起的。

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菇外形相似,难于区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到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

疾控中心已多年对宝安区白毒伞生长区域进行监测,并联合各部门在白毒伞生长季采取网络与现场结合的宣传方式,向市民普及毒蘑菇的危害,同时也请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定期铲除行人游客活动区域内的毒蘑菇,并在生长区域设立警戒标识,全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毒蘑菇中毒分类·

急性肝损害型

多在食用后48-72小时,出现“假愈期”。之后出现急性肝损害,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血生化见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等,少数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肾损害等。严重者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该型是造成我国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

代表蘑菇

急性肾损害型

多在餐后6~24小时发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急性肾损害,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生化见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少数可伴有肝损害,严重者因急性肾衰竭死亡。

代表蘑菇

横纹肌溶解型

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出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肉压痛和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代表蘑菇

溶血型

多在餐后30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腰部酸痛、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急性肾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甚至死亡。

代表蘑菇

胃肠炎型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3天好转,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代表蘑菇

神经精神型

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除有消化道症状外,还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瞳孔缩小、多汗、流涎、兴奋、视物模糊、幻觉、步态蹒跚、谵妄等,严重者可出现视觉畸变(小人国幻视症)、狂躁、沮丧、焦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多在4-24小时内恢复。

代表蘑菇

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菇外观相似,难于区别,即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生物学家,往往也需要借助实验室专业仪器才能进行精准鉴别。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方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如果真的误食毒蘑菇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

立即就医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因此中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扣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尝试,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资料来源:广东疾控、中国疾控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yw/13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