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5种常见野生毒菌
1、小白菌
2、小豹斑毒散
3、锥鳞白鹅膏菌
4、鳞柄白毒鹅膏菌
5、苦马肝菌
什么是菌子?
菌子是一种真菌,云南食用野生菌有多种,占全世界食用菌一般以上,占国内食用菌的三分之二,食用后常引起中毒的就有10余种,常见的有:锥鳞白鹅膏菌、爆斑毒伞、苦马肝菌、淋柄白毒鹅膏菌、小白菌等。
中毒原因有三
菌子学名蘑菇,是一种真菌。云南食用野生菌有余种,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占国内食用菌三分之二,人食用后常易引起中毒的菌子有十余种,常见的是:锥鳞白鹅膏菌、豹斑毒伞、苦马肝菌、鳞柄白毒鹅膏菌、小白菌。凡色彩鲜艳、有疙瘩、斑、裂沟、生泡、流浆、菌环、菌托及呈奇形怪状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总的说来,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如果没有炒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谁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3、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因此,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4.吃菌时不要喝酒。
食用菌子后出现中毒一般有以下四类表现:
胃肠型:食用后,潜伏期10分钟~6小时,表现无力、恶心、剧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此类型较为常见,约占发病率的80%左右。病程短,易治愈。
神经类型:食用后,潜伏期10分钟~12小时,中毒症状除胃炎型症状外,主要有神经兴奋、幻觉、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流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唾液增多、步态蹒跚等症状,流程短,无后遗症。
溶血型:食用后,潜伏期6~12个小时,除有急性胃肠类型表现外,还会出现贫血、黄疸、血尿、肝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多脏器损伤型(肝肾病型):食用后,出现肠胃型表现,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临床表现可分为六期: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恢复期。一般病程为2~3周,病程较长,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该型病情较重,死亡率高。
怎样预防菌子中毒?
1.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2.不要几种菌子混吃;
3.加工时一定要炒熟煮透,不要凉拌生吃;
4.食用时不能饮酒。
怎样识别有毒菌子?
凡色彩鲜艳、有疙瘩、斑、沟裂、生泡、流浆、菌环、菌托及呈奇形怪状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菌子中毒怎么办?
1.如果中了毒,应马上催吐、催泻,使毒素尽快排出;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3.同时保存剩余食物及呕吐物,以便备检及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信息来源: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白癜风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