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

毒蘑菇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雨水充沛,正是蘑菇疯长之际,全国许多地区陆续发生蘑菇中毒事件,江西省亦发生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毒蘑菇是指对人或动物有毒的一类高等担子菌,常生长在树木多,有腐叶、潮湿且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我国已知毒蘑菇种类超过种(包括可疑有毒蘑菇),以牛肝菌科和鹅膏科为主。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之中。并且由于蘑菇中毒与烹调方法、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

  毒蘑菇中毒症状极其复杂,目前根据中毒作用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五型:

1.胃肠炎型

  潜伏期多为10分钟~2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严重中毒者可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一般10分钟~6小时,除出现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可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大多良好。

3.肝脏损伤型

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30小时,少数在半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轻度中毒患者脏器损害不严重,直接进入恢复期。多数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1~2天的“假愈期”,此时谷丙转氨酶已经升高,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有出血倾向,经积极治疗,约2~3周后渐趋恢复。少数病例呈爆发性经过,因肝性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少数病例有心律失常、少尿、尿闭等表现。

4.溶血型

  潜伏期一般6~12小时,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出现腰腹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严重溶血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光敏性皮炎型

  潜伏期一般24~48小时,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毒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敏性物质,该型一般预后良好。

(根据文献报道,有一些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与以上各型不尽相同,包括以急性肾脏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由于证据尚不充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白癜风初期症状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bamall.com /gzdby/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