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外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生活环境
D.工作场所
E.外界精神刺激
2.下列各项,可导致感邪即发的是
A.情志剧变
B.感受湿邪
C.邪气内伏
D.思虑过度
E.食积内伤
答案:EA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环境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均可形成病邪或导致正气不足而影响发病。
2.体质与发病
不同的体质,在发病中可:
①决定发病倾向,如体质虚弱,则易感邪发病,且发病后易形成虚实夹杂证。
②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如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等。
③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如感湿邪,阳盛之体易热化形成湿热病变;阳虚者则易寒化为寒湿病变等。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精神状态能影响内环境的协调平衡,故能影响发病。精神状态好,情志舒畅,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机能协调,则正气强盛,邪气难以入侵,或虽受邪也易祛除。
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又称为卒发、顿发,即感邪后立即发病。多见于:
①新感外邪较盛。如感受风寒、风热、温热、暑热、温毒邪气,邪气较盛时,多感邪即发。
②情志剧变。剧烈的情绪变化,如暴怒、过度悲伤均可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脏腑机能障碍而顷刻发病。
③毒物所伤。误服有毒食品,药物中毒、吸人有毒的秽浊之气,可使人中毒而迅速发病。
④外伤。无论何种外伤,伤人后立即发病。
⑤感受疠气。由于其性毒烈,致病力强,来势凶猛,感邪后多是暴发。
2.徐发
又称为缓发,指感邪后缓慢发病。
徐发与致病因素的种类、性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徐发多见于内伤邪气致病,如思虑过度、房室不节、忧愁不解、嗜酒成癖,引起机体渐进性病理改变,不断积累,而逐渐出现临床症状。在外感病邪中,如感受湿邪,其性黏滞重浊,起病多缓慢。正气不足之人,若感邪较轻,正气抗邪缓慢,亦可见到徐发。
3.伏而后发
即指感受邪气后,并不立即发病,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等。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4.继发
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疾病。其特点是新的疾病与原发病在病理上有密切联系。如肝阳上亢所致的中风,小儿食积而致的疳积等。
5.合病
合病之说,首见于《伤寒论》。指外感病初起时两经同时受邪而发病。如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等。
6.复发
指疾病初愈或慢性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种发病形式。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或慢性病变宿根未除,均可在诱因的作用下而引起复发。
(1)复发的基本特点
①原病基本病症特点再度出现,但又不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完全重现,大多比原病更复杂,病情更重。
②复发的次数愈多,其宿根难除,大多反复发作,且容易留下后遗症。
③大多有诱因。
(2)复发的诱因
①外感致复:疾病初愈,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或宿根未除,抗病力低下,易外感邪气而复发。
②食复:因饮食失宜而致疾病复发。
③劳复:因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疾病复发。
④药复:因病后滥用补剂,或药物调理失当而致疾病复发。
⑤情志致复:因情志失调引起疾病复发。
⑥某些气候因素、地域因素也可成为复发的诱因。
更多内容扫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